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024-03-18更新 | 174次组卷 | 13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耶律家族婚姻情况(部分)

世代

人物

所娶妻妾

族属

耶律倍(899937年),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朝东丹王

萧氏

族属

萧氏

契丹

大氏

契丹

高氏

渤海

夏氏

似为渤海

耶律履(11311191年),耶律倍之七世孙,金朝尚书右丞

萧氏

郭氏

契丹

杨氏

耶律楚材(11901244年),耶律履之子,元朝中书令

梁氏

苏氏

阿钵国夫人

耶律铸(12211285年),耶律楚材之子,中书左丞相

李氏

不明

粘合氏

奇渥温真氏

女真

也里可温真氏

蒙古

——整理自王善军《家族嬗变与民族融合》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和管理。在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实施的策略是:第一,因地制宜,按照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特点,分别建立不同的行政机构,在东北和伊犁地区设立将军制度,在蒙古设立盟旗制度,在西藏设立噶厦制度,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沿袭以前的伯克制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实行基本与中央地区一样的行政制度。第二,利用宗教,修其教不易其俗,为加强与蒙古族和藏族的关系,清政府推崇黄教,大修喇嘛庙,封踢喇嘛教首领,实行政教合一,第三,恩威并用,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赐爵位,给予厚禄,或联姻,或召见,会盟筵宴,施恩笼络,而对破坏统一的叛乱割据势力则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所实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它有效地协调了民族关系,形成了汉、满、蒙、回、藏等50多个民族共同生活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第十章第二节

材料三   下面是一名学生为了进行某项课题研究而收集整理有关广交会大事记的资料。

时间

发展概况

1957

1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行,中国13家专业总公司组团参展,展示商品包括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成交额1754万美元。

1972

4月,美国贸易代表团访问广交会。组委会对美国商界的邀请范围逐步扩大,美国逐渐成为广交会最大的客源国。

1983

53届广交会,外资企业首次参展;采购商人数达到21785人,来自87个国家和地区,成交额2218亿美元。

2008

104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实效2万家,展位数突破5万个,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2013年以来

广交会与“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的66家工商市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耶律家族几代人通婚民族发生的变化,并揭示其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统治与管理的基本策略及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这名学生可能研究的课题,并运用表格中任意两个时期的史实加以论证说明。(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1-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后,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A.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设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
B.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优惠政策
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
2024-01-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共同纲领》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这一规定(       
A.表明新中国开展了全方位的外交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
C.体现了维护国家独立统一的要求D.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
2024-01-2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年,日本学者稻叶岩吉发表专著《满洲发达史》,梳理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尤其关注明、清两代,并论证满洲和朝鲜与日本的历史渊源。稻叶认为“满洲种族”是自古以来身份边界清晰固定的共同体,他们世居中国东北,是汉族的“入侵”破坏了他们的自给自足状态。日本东洋学者以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和体质人类学的相关知识为框架,从血统层面把汉满做出绝对的区分,同时以地理板块为依据,认定满族有其“固有领土”,进而有政治上建立现代国家的合法性。

—摘编自冯乃希《中国历史叙述中的民族政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开启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党的“一大”纲领明确规定接纳党员不分民族,倡导民族平等。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的《宪法大纲》规定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执行严格的民族纪律,争取到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各民族联合抗日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确立的各民族“多元一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不仅从政治上、制度上保障民族平等,而且通过加强文化和情感建设,增强民族认同,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容纳了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的共同体。

—摘编自王芳《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野看毛泽东对近代民族主义的超越与重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满洲发达史》中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评析。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阶段,概括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6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迄20世纪70年代末)

——出目选择性必修1地图册 第55 页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建交。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


紧扣上述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新中国的外交”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1-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当代中国民族政策】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年份事件
194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颁布
1945中共中央确定对内蒙古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
1947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
1951西藏和平解放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58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1965西藏自治区成立
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1990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
2000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公布
2005《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发布
2012中共十八大提出各民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2017中共十九大召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我国的哪一项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2024-01-1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民族班)
8 .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名都发生了变化例如归绥(归顺、平定)改名为呼和浩特(青色之城),迪化(开导、教化)改名为乌鲁木齐(优美的牧场)。这一现象说明新中国(     
A.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B.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C.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D.赋予少数民族自治权

9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的同时又有贯通其中的历史文化脉系和文化认同。

材料一   所谓“大一统”观念,就是主张华夏族和四方的“五方之民”在一个统一的政权下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战国时还未实现大一统,但战国时期的许多著作都讨论集权专制治理,并借用周代许多“设官分职”的成法制定出统一集权的官僚体制。认识到中国、蛮、夷、戎、狄五方之民各自都有其居、住、吃、穿、用使用器物的特点,这是不同的经济、文化、习俗造成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摘编自《礼记》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大一统”观念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雍正年间雍正帝对前代贬低夷狄不以为然,认为“蒙古及边诸部落,俱归版图,……乃中国臣民之大幸”;在西南先后改东川、乌蒙、镇雄土府为府、州,设流官并派兵镇守;青海蒙古正式编旗,共置蒙古28旗,由西宁办事大臣兼任盟长。
乾隆年间颁布《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

——据《中国大通史·清(1644—1840)》整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治理民族事务的新举措。

材料三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民族主义运动的主要精神武器是立足于民族国家的“主权”认同。民族主义运动的中心议题之一是“利权意识”,如收回路矿权利运动。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在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一文中,更加明确地指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摘编自王先明《传统民族主义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界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

材料四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主张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团结。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党在早期工作中就比较关注民族问题。早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固原地区(今宁夏)时,就制定了严格纪律,要求尊重当地回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宣传民族平等,受到回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播下了革命火种。1936年10月陕甘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这是我党领导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权。写下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史上光辉的一页,是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尝试。

——摘编自郑彦卿《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就与经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并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落实民族政策的意义。
2023-12-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3·四川达州·一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代,中国和希腊之间散居的游牧部落就建立了最古老的东西方贸易联系。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汉朝张骞凿空,从东西两头不自觉的合力。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古代中国出口产品绝大多数是丝织品,此外还有植桑育蚕缫丝技术、四大发明等,依稀还有传统文化;进口的则是玻璃、珊瑚等,欧洲的传统风俗、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天文、数学等也逐渐为中国所了解。直到新航路开辟前,中欧陆海贸易主要以中间商的间接方式进行。由于地理上的障碍和发展水平的限制,古代亚欧关系是稀疏的。古代亚欧文明的社会经济水平并无太大差距,双方关系是比较平等的。

——摘编自余建华《古代丝绸之路与亚欧文明交流》

材料二   1949----1969年,多数西欧国家都将自己定位在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里,为拓展外交空间,提升国际地位,中国对中欧关系的态度则更为积极。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明确表示不以意识形态划界。在新中国前二十年,中法建交,中国与7个西欧国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美关系解冻后,西欧国家普遍希望借与中国关系正常化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1970---1973年,有12个西欧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当时中国把西欧定位在“第二世界”,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1975年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交,双方高层互访日益频繁,经贸关系发展很快。

——摘编自田德文《解析中欧关系中的观念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欧交往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古代中欧交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前三十年中欧外交成果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中欧关系的认识。
2023-12-13更新 | 221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