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法建交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被西方舆论喻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中法建交使中国在背腹受敌的情况下,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实现了外交突破,找到了一个支持者和合作者,而且这个支持者和合作者是在西方世界中拥有传统影响力的大国。

——秦元春,徐硕《再论中法建交对中国外交环境及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对于法国准备与中国建交,美国副国务卿哈里曼则表示了强烈的不满。相对来说,其他西方国家,对于中法建交的态度采取了温和、中立的态度,表示了对法国政府采取此决策的理解。作为已经与中国存在半建交关系的英国,荷兰等国,采取了中立的态度,他们表示理解法国为何承认中国。而还未与中国建交的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国内出现了也要求政府承认中国的呼声。中法建交公布后,苏联的报刊强调“苏联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是一个有利于加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的步骤。”在第三世界国家中,中法建交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大多数国家都对中法建交表示支持和祝贺.普遍认为中法建交有利于世界和平。

——摘编自高嘉懿《冷战格局中的现实主义外交——中法关系史新探(1949—1969)》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际社会对中法建交的态度,并就此指出当时世界政治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阐述中法建交的意义。
2022-11-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第二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内部民族关系和外部国家关系的处理,充分展示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标语口号通过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概括浓缩为简明扼要的句子来引领社会发展,从而被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20世纪40至50年代“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 末至60年代末“两个拳头打人”“一大片”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21 世纪“全方位”“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整理自韩承鹏《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图中的字母代替写出新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建立的3个省级自治区。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自拟论题,以“口号标语的时代印记”为主题选取两个阶段进行论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11-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王朝大规模地移民开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始于秦朝。秦始皇首先对新拓“河南地”重点开发,“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或谓三十四县),临河,徒谪戍以充之”,公元前211年,又“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两汉加大了开发力度,尤以西汉武帝时最盛,以河套、河西地区突出。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有计划地大规模移民,并鼓励、扶植内地贫民自愿前往耕植和屯田。二是采取强制手段,发罪犯及其家属屯边。三是大规模推行军屯。

—陈子舜《我国历代王朝开发和治理边疆的方略措施》

材料二   在元朝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包括边疆民族。“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在中央设置的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是帝师和宣政院。帝师是主管全国宗教事务的官员,一般情况下并不直接管理吐蕃事务,而是通过宣政院或向皇帝推荐吐蕃地方官的形式来实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为什么放弃联邦制而采取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过解释:“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拔。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采取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对于我们是完全适宜的。”

—摘编自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加大边疆开发力度的目的及其与秦朝移民实边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放弃联邦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8-07-1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羁縻制度既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政策,又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行政制度。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我国中原王朝统治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政策。唐朝立国之初就在西南、东北诸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但是,大规模地普遍设立羁縻府州则是在贞观四年(630)平定东突厥以后,到开元年间设置黑水都督府于黑水鞣竭部为止,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

——摘编自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政府对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事务日益重视,设置了对应的事务机构,并且在中央设立了专门机构来进行管辖。例如,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在内务部设立了蒙藏事务处,专门管辖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

——朱敏《试论我国近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政府设立专门管辖少数民族地区机构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18-08-29更新 | 1147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好兄弟,好伙伴”,这是胡锦涛主席2010年2月16日上午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就中非关系发表演讲时,对于中非关系的评述,更是对中非友好历史的形象概括。下列选项中为这一友好关系奠定历史基础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中非之间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②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非洲朋友在中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上发挥的关键作用。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