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彻底铲除了旧的奴役统治制度—盟旗制度,但在内蒙古自治区仍然保留了盟、旗的称谓,盟是在自治区之下、县之上的自治地方,相当于其他自治地方的自治州,旗是县级自治地方。这一措施(     
A.体现了原则性和适用性的结合B.加强了对各民族地区的统一管理
C.符合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D.奠定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
2 . 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的民族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B.政治协商会议C.人民代表大会D.村民自治制度
2023-02-26更新 | 366次组卷 | 53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它)秉承了秦王朝以来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和传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变革和发展中具有崭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活力。”这里的“它”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一国两制”构想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 下面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独立自主”一词的使用频率。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国力的增强助推外交新局面B.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际关系决定因素
C.外交政策更加的灵活与务实D.“一边倒”外交方针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对1950~2005年中美两国双边关系进行了定量测量,测量结果如下图。图中曲线的变化反映出
A.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博弈
2022-04-02更新 | 548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1981年,中共中央指出,要“使每个民族自治地方逐步做到:民族干部的构成与当地民族人口的比例大体相当”。这一政策意在
A.健全社会主义民主B.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巩固政治协商制度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7 . 下图是1993-2014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以及地区分布示意图。由此可见,中国
A.积极推动区域合作B.重在建立睦邻友好关系
C.全方位的新型外交D.成为主导全世界的力量
2022-02-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1955年,国务院做出决定,西藏地方政府、班禅堪布会议厅委员会、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三方面的地方财政开支如有困难,可由各个方面直接向国务院请求给予补助。这一决定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西藏经济发展
B.中央政府对西藏事务进行直接管理
C.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
D.中央政府积极支持西藏地区的建设
9 . 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印证这一论断的史实不包括
A.中国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B.中国促成亚非万隆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C.中国重返联合国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2022-02-1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必修一)
10 . 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解释: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实行
A.民主共和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