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B.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2023-08-18更新 | 335次组卷 | 3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是上海合作组织于2009年6月在叶卡捷琳堡峰会时各成员国元首共同签署的,旨在进一步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反恐合作的法律基础,提高各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协调能力和效率。该公约的签订说明我国新时期(     
A.加强新型区域合作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积极推进南南合作D.有效维护了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
3 . 1949年10月到1951年5月,苏联等19个国家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有9个国家曾是旧中国的邦交国,这些国家均在承认新中国的同时自行宣布断绝与国民党残余集团的关系。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
A.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B.深受两极格局影响
C.贯彻了“一边倒”方针D.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4 . 民族区域自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和现状,而制定的政策和选择的制度。由此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植根于
A.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B.古代中国长期统一的政治传承
C.中华民族文化从未间断的状况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
2022-03-06更新 | 386次组卷 | 5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市属学校互助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2017年 8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周年大会上,出席大会的中央代表团团长俞正声讲话指出,“7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讲话中的“伟大创举”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2022-02-0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50-60年代,在东西方严重对立的形势下,中国敢于斗争,先后支持朝鲜和越南,反抗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的武装干涉。这反映出中国外交
A.积极推进世界的多极化趋势B.一直坚持“一边倒”
C.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D.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7 . 下图为内蒙古日报记述的内蒙古自治区70年发展历程的宣传画。这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B.集中反映了各阶级的根本利益
C.使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D.保证了内蒙古地区的长期稳定
8 . 建国初,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
A.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
B.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C.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
D.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
2019-07-24更新 | 555次组卷 | 25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