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右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B.新中国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新中国推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2024-05-12更新 | 62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2 . 20世纪90年代,中美两国通过元首互访,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法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中德决定建立迈向21世纪的重要伙伴关系;中英决定建立全球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日努力构筑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A.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主导B.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024-04-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了10个非洲国家,并提笔写下了援非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其旨在(     
A.贯彻不结盟外交政策B.塑造良好国际形象
C.缓解新中国外交压力D.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2024-03-30更新 | 1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这一修改有利于(     
A.促进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C.消除各民族出现差距的根源D.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开展
2024-03-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024-03-18更新 | 244次组卷 | 135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冷战结束后,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而且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倡建了上海合作组织等等。这说明,中国多边外交(       
A.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善B.旨在实现“睦邻友好”
C.开始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
7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原子弹爆炸成功,苏联对这一消息只是在报纸的角落上以寥寥几句话提了一下,好像很尴尬,似乎根本不愿提及这件事。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是(     
A.苏联以为中国不可能造出原子弹B.中国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的垄断
C.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震惊了苏联D.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超越了苏联
2024-02-29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2021年3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基辛格视频致辞。他表示,现代科技、全球化传播和经济全球化都要求(中美)双方付出比以往更大的努力推进合作。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取决于中美之间的理解。基辛格第一次访华(     
A.开启了中美“破冰之旅”B.直接促使田中角荣访华
C.公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D.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9 . 下面为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由此可知,我国的外交政策(     
时期主要内容
1949年《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即从中国经日本到澳大利亚,经中东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及其周边国家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
中共十九大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A.包容性与灵活性并存B.具有传承性的特征
C.坚持合作共赢的道路D.蕴含意识形态色彩
10 . 周恩来在某次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会议(     
A.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B.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C.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D.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2023-12-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