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内部民族关系和外部国家关系的处理,充分展示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标语口号通过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概括浓缩为简明扼要的句子来引领社会发展,从而被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20世纪40至50年代“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 末至60年代末“两个拳头打人”“一大片”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21 世纪“全方位”“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整理自韩承鹏《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图中的字母代替写出新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建立的3个省级自治区。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自拟论题,以“口号标语的时代印记”为主题选取两个阶段进行论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11-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1966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示意图


——摘编自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外交与人民外交几乎同时建立。在人民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民间外交组织以民间团体的形式邀请和接待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人士以及各国半官方人士访华,并组织代表团出国访问,成为新中国对外开展人民外交活动的主要力量。正是由于民间外交的开展,在多国家中结交了许多在社会声望、学术地位上很有影响的朋友,新中国的外事活动范围才不断地扩展,新中国的影响不断地扩大。应该说,6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陆续和中国建交,人民外交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中日之间的“以民促官”,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在推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摘编自苏淑民《新中国民间外交发展的三个阶段》


(1)结合史实,分析图3中“出访次数”偏少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人民外交“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