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清王朝首先划定了民族之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其次,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一是户籍有普通籍和特别籍之分,把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归在特别籍内,在特别籍内进行旗籍和藩籍的划分等;在管理体制上区分内外,这个区别有关内、关外之别。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清王朝的民族政策覆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但是无论是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是经济制度的改革,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本宗旨,而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材料三   1949年9月,《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把民族关系列为第六大关系,又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1979年,中共中央批转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指出:“为了胜利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一定要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各民族团结。”2009年,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还强调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等日益深厚牢固。”

——摘编自肖锐《新中国60年民族政策的主线》

材料四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政策的主线,并说明围绕这一主线新中国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 . 民主政治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角度一: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决议”,或仅仅是“人民决议”,……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中的“人民决议”说明了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政权机构有哪些,它们的存在和运行靠什么来维系?
研究角度二:各具特色的民主政体
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它在封建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
——《共产党宣言》
(2)材料中“独占的政治统治”指的是什么?简述英国资产阶级为确立和巩固“独占的政治统治”的途径。
研究角度三:法制化与民主进程
材料一   《联邦宪法》(指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谈到1787年宪法时说:“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3)上述两则材料如何看待1787年宪法,结合所学阐明其依据。
研究角度四:“旧邦改造”与“人民当家作主”
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着旧邦改造”的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创了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局面。
(4)列举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旧邦改造”方面的实践。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其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因高丽朝贡使者往来频繁,告谕中书省限制其贡期及贡品数,“宜令遵三年一聘之礼……所贡方物止以所产之布十匹足矣”。同时亦将此意转谕安南、爪哇、真腊等国。进京朝贡的人员住在会同馆,“旧例各处夷人朝贡到馆,五日一次放出,余日不许擅自出入,惟朝鲜、琉球二国使臣则听其出外贸易,不在五日之数。”明政府还规定了各国入贡的贡道,要求朝贡船停泊在指定的港口,按规定的路线将贡品运送至京。

——摘编自李金明《试论明代外朝贡贸易的内容与实质》

材料二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渔民被台湾土著杀害,出兵台湾。清政府郑重指出:台湾、琉球“二岛俱我属土……裁决固在于我”。1883—1885年中法战争后,法国占领越南。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承认朝鲜“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自此,晚清封建宗藩体制彻底崩溃。

——摘编自林龙飞《晚清宗藩体制的解体》

材料三   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各国政府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中国政府采用灵活的方针处理外交问题,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不经谈判即行建交的办法;对民族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先谈判后建交的原则,在对方明确表示不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再就建交具体问题进行磋商;对于美、英、法等国,则不急于采取行动与它们建交。新中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反映了新中国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特别是同邻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真诚愿望。

——摘编自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外关系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家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的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在“一条线、一大片”战略指导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联美反苏,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反满统一战线,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严重威胁并接税此前亦即60年代在国际上所处的孤立地位。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中国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任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中国不打美国牌,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一边倒”方针的具体表现,以及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的“一条线,—大片”外交战略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我国实施了怎样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这一政策下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
2022-08-0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古至今中国人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说出两项隋唐时期中国“自根自生”的制度。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2)材料三说的“特殊的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你从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6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正如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而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 清朝根据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在地方行政方面,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伯克制等。在蒙古族聚居的北京地区,清朝则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清政府主要采取军府制实行统治。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从雍正年间开始,清政府就设有驻藏大臣。

——摘编自韩茂莉著《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在经济开发和思想认知深入的双重因素作用下,近代西部地区的行省建制数目呈上升趋势。1877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北路,向清廷提出:“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已者。”1884年,新疆建省。嗣后,西藏、蒙古、康区等“边地筹省”的舆论日益高涨。1913年,北洋政府新建了四个特别区:绥远、热河、川边和察哈尔;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置热河省、察哈尔省、绥远省和西康省。

——摘编自张世明著《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重要工作是撤并省制,1954年,撤销察哈尔、绥远和热河三省建制,使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撤销西康省,将西康省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四川省。

——摘编自宋月红《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建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边疆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民国中央政府边疆治理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对少数民族地区撤并省制的历史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儒家论述的“天下”,其实往往关键在“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随着核心区域逐渐扩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渐渐融入中国,而渐渐膨胀的中国拥有了更遥远的四夷,人们口中的“天下”,有时候指的是“中国”,有时候则包括了“中国”和“四夷”。汉代之后特别是到了隋唐,“天下”越来越兼带“中国”与“四夷”。此后,在“天下”观念里始终有“内”“外”的区别,有“华”“夷”的不同,也有“尊”“卑”的差异。

——据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对殖民侵略的反抗过程,也是从“华夷之辩”到中华民族的建构过程,正是同仇敌忾的反抗侵略斗争,成就了中华民族;对满族王权的反抗过程,同时也是“新民”的建构过程,将大清皇帝的子民改造为中华民国的国民。因此;正如“民族国家”这个合成词所表达的那样,“民”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政治属性,她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国家,而是人民之国家;“族”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文化属性,她是中华民族之国家。

——据翟志勇《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论宪法爱国主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推动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意义。
2019-04-28更新 | 833次组卷 | 19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4月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王朝大规模地移民开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始于秦朝。秦始皇首先对新拓“河南地”重点开发,“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或谓三十四县),临河,徒谪戍以充之”,公元前211年,又“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两汉加大了开发力度,尤以西汉武帝时最盛,以河套、河西地区突出。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有计划地大规模移民,并鼓励、扶植内地贫民自愿前往耕植和屯田。二是采取强制手段,发罪犯及其家属屯边。三是大规模推行军屯。

—陈子舜《我国历代王朝开发和治理边疆的方略措施》

材料二   在元朝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包括边疆民族。“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在中央设置的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是帝师和宣政院。帝师是主管全国宗教事务的官员,一般情况下并不直接管理吐蕃事务,而是通过宣政院或向皇帝推荐吐蕃地方官的形式来实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为什么放弃联邦制而采取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过解释:“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拔。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采取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对于我们是完全适宜的。”

—摘编自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加大边疆开发力度的目的及其与秦朝移民实边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放弃联邦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8-07-1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条:

第三款合众国的参议院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名参议员有一票表决权。

第十款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

第四条:

第三款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

第六条: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第十修正案:将宪法未授予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保留给各州。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及修正案

(1)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联邦体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背景。

材料二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他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均须依据中央人民政府的政令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至今都实行着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制度,但是,这种单一制具有中国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法律对当代中国结构形式进行了规定。

—摘编自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色,并说明其意义。

2018-07-2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