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963年,北宋政府在命令各县造户帐(带有户籍和地契的双重性质)时,又命令没有户帖的百姓,一律都要置造。户帖上详细开列该户所有田地房屋的亩步、土色、间架、方位以及应纳的赋税数。这些举措(     
A.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B.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
C.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D.削弱了贵族豪门势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巩固北魏的统治,孝文帝当政后实施的社会救助措施达116例。内容涉及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尊老恤老、鳏寡孤独救助、疾病与残疾救助、优抚和减免租调贡物等方面。孝文帝时代的社会救助实践是非常突出的,不仅争取了人心,赢得了更多人对社会改革的支持与拥护,而且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乃至后世君主的恤民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文涛《北魏孝文帝时代社会救助试论》

材料二   唐朝统治者推崇儒学,鼓励农业生产,任用贤能,在借鉴之前王朝社会救助思想的同时,建立起了制度性社会保障体系,颁布了不少社会救助相关法律。宗族和社邑组织在人的生老病死和婚丧嫁娶等领域发挥着作用,民间救助得到肯定。除了采取设立义仓、免除赋税、残疾人收养、贫民救助等行政性措施外,朝廷还开始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如以工代赈,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自救活动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救灾实施过程中构建起密切的协调配合机制,这使唐朝成为古代社会救助体制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救助体制的规范化深受时人好评。

——摘编自丁建定《唐代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管理》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及意义。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与北魏相比,唐代社会救助有哪些发展。
3 . 宋代基层出现了很多自治社区,如西北的弓箭社,太行山的忠义社,其主要活动为祈雨,同时兼顾了市集、防卫、水利工程等功能。自治社区的出现
A.强化了专制皇权B.扩大了地方权力C.维护了地方秩序D.削弱了中央集权
2022-02-02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