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近代西方的能源与政治]

材料一   长时间段英荷美德四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趋势图

   

注:(1)各图案代表的能源种类以美国为准,即1为柴薪和木炭,2为水力和风力,3为煤炭,4为石油,5为天然气;(2)为便于统计,美国的风力和水力一类只包括水电部分;(3)相关数据按照1QuadrillionBTU=1055PJ的标准折算。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以英荷美德四国为中心》

材料二   一战前,石油主要是用来提炼煤油,其战略价值还未彻底开发出来。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还未形成正式的、规范的石油外交政策,其海外石油扩张的主体是标准石油公司,主要目标是争夺海外的石油市场。一战期间,美国政府为盟友提供了80%的石油,并开始采取更为积极的石油政策。一战后,出于对石油资源枯竭的担心,美国石油公司积极寻找并控制海外石油生产地,并寻求美国政府的帮助。1917年,威尔逊政府成立了一个由各大石油公司组成的石油战争服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国内石油生产,确保石油供应,满足盟国的石油需求。这是石油公司们第一次明确地与美国政府合作。从此美国政府石油政策的重点由反垄断转变为相互合作,石油公司成为了美国政府进行石油外交的代表和助手。美国政府高举“门户开放”政策,积极引导、鼓励石油公司向海外进军,并为其提供外交支持。此后,控制石油、确保石油供应成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

——摘编自贾少林《二战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的石油外交政策》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以来英、荷、美、德四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20世纪上半叶美国政府石油政策的转变。
2 .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石油大会战,大庆地区开始了城市化演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4月的统计,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人员已达4万多,其中总工程师、总地质师、大学教授、工程师和地质师等各类工程技术干部达1000多人。参加会战的大多数人员成为大庆地区城市化演进过程中最早的一批永久居民。

表:19604月全国各地参加石油大会战人数一览表

人员单位分布松辽玉门四川北京新疆青海银川高校黑龙江解放军总计
人数5644629923951491831132016881116092947949705

注;数据出自《大庆市志》[M].大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南京出版社,1988.

材料二   随着石油开发地域的不断扩大,职工家属不断来到大庆,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人口迅速增加,居民点的数量也急剧上升,形成了工人镇、中心村、居民村三级城镇体系,人口达70.95万。19791214日,大庆建市后,正式开始了有计划地调整矿区建设总体布局,出台了大庆第一轮总体规划,有效地解决了城镇建设与油田生产之间的矛盾,引导城镇居民点建设由高度分散向相对集中发展,以促进大庆由矿区建设向城镇建设转变。

材料三   随着30多年的石油开采和城市建设,大庆市已经今非昔比,依赖于石油产业的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大庆市的文化、教育、科研产业也在同步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备。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早已成为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快,经济上占比增加。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城市与城镇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极大的减少了大庆城市化进程中分散式空间布局的影响,促使了各个城镇和中心村的协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材料一、二、三摘编自张满《大庆城市化历史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庆地区城市化演进过程中第一批永久居民的构成特点,这对大庆城市化演进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以后大庆建设发展的趋势,并说明大庆建市以来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开始痛切地认识到铁路之重要。当时,全国铁路才有360余千米,相比而言,美国是18.2万千米,英国是2.1万千米,法国是2.5万千米,连小小的日本岛国,也有3300千米。铁路在当年对经济之重要程度,宛若今天的互联网。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20多年里,伦敦和纽约两大股票交易所中的公司证券差不多都和铁路有关。美国经济史专家威廉·罗伊甚至认为,铁路公司塑造了公司化美国的早期历史,“简而言之,公司体制结构就是铁路体制结构”。

——摘编自吴晓波《跌宕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

材料二   2004年中国引进日本高铁技术时,川崎重工总裁曾建议中方技术人员用两个8年的时间来分别掌握时速200千米技术和时速350千米技术,最终中国高铁仅用6年就掌握到了时速350千米的高铁核心技术,并于2017年推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相较于日本、法国、德国等传统高铁强国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国高铁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甚至在技术等级、运营规模、安全可靠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通过对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32017年的并购数据的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购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加快企业技术能力完善,有助于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产生。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4万千米,约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百分之七十,并率先实现了“智能高铁”的技术创新。

——摘编自陈向博、丁慧平《中国高铁快速崛起的创新机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发展滞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铁路崛起的表现,谈谈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启示。
2023-06-20更新 | 246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的爆发改变了现代工业发展的轨迹,也引起了人们对先前人类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反思。美国汽车固守大尺寸、大排量的产品结构。与此同时,丰田、本田等日本厂商则以轻量化,小排量定位,主打低成本且质量相对稳定的轿车,以低廉的维护费用作卖点扩大市场份额,不断蚕食美国汽车产业的市场份额。长期以来,美国汽车产业繁荣背后已内在地孕育了衰落的种子,以通用最为典型,企业不断滋生的产品与品牌战略混乱、技术战略失误、大企业制度弊病等内在因素的累积,最终酝酿了美国汽车产业的大危机。

——摘编自崔焕金《美国汽车产业的衰落及其启示》

材料二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宗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这是中国汽车产销历史上首次突破3000万辆大关,也让中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据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将超500万辆,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已成定局。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海外销量将达12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但全行业都面临盈利难的问题”。安庆衡说,“目前,新能源汽车中只有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和埃安4家盈利,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在亏损。这样的现状亟须改善,否则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繁荣就很难持续”。随着出口量的不断增长,中国汽车出海必然遇到更多更为复杂的挑战。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汽车产业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影响。
2024-04-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董子学校、昌黎第一中学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3年英国外贸数据显示,自外国进口至英国货物总额为390459000英镑,其中免税额为359225000英镑,免税比例高达92.0%;英国出口到外国商品总额为244919000英镑,外国对英国商品免税额只有92964000英镑,免税比例仅有38.0%。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A.英国外贸优势丧失B.国际贸易争端加剧
C.英国经济政策改变D.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政策大事记

重要事件

相关政策

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有计划、积极地发展小城镇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通知》开始允许务工、经商的农民到集镇落户
1998年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发展小城镇”成为国家城镇化战略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小城镇发展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依托的城市群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发展城市群

——摘编自钱振明《走向共同福祉:新时代中国城镇化政策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2~2012年,中国出现大城市迅速增长,而中小城市萎缩的状态。近年风行一时的县改区,更是将此推向极致。据民政部数据,2010年至2020年,全国共撤销了149个县,增加了120个市辖区。例如,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堪比整个纽约市面积,或相当于20个曼哈顿岛,2016年变为上海的一个区。省会城市长春、武汉、济南、长沙和南宁在县改区后市区面积都达到7000平方公里以上,远远超过上海。北京1.641万平方公里的市区面积,在世界范围内也罕有其匹。县改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机遇,很多地方蜂拥而上,城市越做越大,变相加剧城乡差异。很多城市在新兼并的区域大量建造新区、工业园区、高新区、保税区以及田园城市等,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但确实也有很多成为烂尾工程。

——摘编自王旭《从“城”到“乡”:中国城市化亟待转型》

材料三   大革命时期,法国政府将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土地成为私有,农民种地积极性非常高涨,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但好景不长,由于土地分散,农业生产徘徊不前。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法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农村现代化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有:给55岁以上的农民发放“终身补贴”;规定农场主的合法继承人只有一个,防止土地进一步分散;组建土地整治公司,拥有土地优先购买权,将买进的地块集中连片,整治成标准农场,然后再低价保本出售。另外,国家还对农民自发的土地合并减免税费。与此同时,政府为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对农业机械进行价格补贴,免除农业机械燃料税。之后,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将全国分成了22个专业化产区:巴黎盆地,土地肥沃,成为小麦种植区;西部山区,草场资源丰富,重点发展畜禽牧业;北部地区,气温低,大规模种植了马铃薯和甜菜。这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商品量,对耕作、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储藏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于是各种农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法国农户基本上都是合作社社员。

——摘编自马生祥《法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发展趋势,并简析1979~1984年政策的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目前我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农村现代化改革的特点,并谈一谈其能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7 .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初期通过占领区政府救济基金的粮食援助,是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基础。1949年之前,美国对日本首要关注的就是城市的粮食短缺。工人的食品开支减少,对工资增长的需求就会降低,这将大大缓解对经济发展的压力,但粮食短缺带来黑市价格的高涨,通胀严重,从而推高了日本的生产成本,使日本的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最终使日本无法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粮食。另外,如果无法解决日本的粮食问题,将极大危害其社会和政治稳定性,也不利于美国实现占领和改造日本的政治目标。此后,美国面临国内粮食过剩,将日本作为重要的出口对象,特别是在1954—1955年,以美日共同推进“营养改善运动”的名义,通过官民并举、政商结合、战略与战术并用的方式,大力推动美国剩余粮食(包括做面包的小麦、做饲料的玉米等等)的对日倾销。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材料二   2010—2020年世界及各地区食物不足人口数与发生率

类别

年份

世界

非洲

亚洲

拉丁美及洲加勒比地区

大洋洲

北美洲及欧洲

食物不足

人口数

(百万)

2010

636.8

187.4

400.1

40.7

1.9

-

2015

615.1

199.7

369.9

36.4

2.4

-

2016

619.5

212.0

356.1

42.9

2.5

-

2017

615.0

212.3

352.1

42.2

2.6

-

2018

633.4

227.1

354.6

43.7

2.6

-

2019

650.3

235.3

361.3

45.9

2.6

-

2020

768.0

281.6

418.0

59.7

2.7

-

食物不足发生率(%)

2010

9.2

18.0

9.5

6.9

5.3

<2.5

2015

8.3

16.9

8.3

5.8

6.1

<2.5

2016

8.3

17.5

8.0

6.8

6.2

<2.5

2017

8.1

17.1

7.8

6.6

6.3

<2.5

2018

8.3

17.8

7.8

6.8

6.2

<2.5

2019

8.4

18.0

7.9

7.1

6.2

<2.5

2020

9.9

21.0

9.0

9.1

6.2

<2.5

注:“-”表示数据未报告

——摘编自李先德《全球粮食安全及其治理:发展进程、现实挑战和转型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特点及其原因。
2023-04-24更新 | 19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1历史试卷(河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5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航程变化如下,以下数据说明,苏伊士运河的修建
起讫点绕好望角经苏伊士运河
伦敦——孟买17400km10100km
马赛——孟买16000km7400km
伦敦——新加坡18990km13350km
①大大缩短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程
②促进贸易中心转向大西洋沿岸
③有利于西方在东方的殖民侵略
④密切了西方与东方的经济联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对1913年以前我国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名人员构成进行统计,其中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这体现了当时我国(     
A.民族工业发展加快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多阶层推动近代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