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玉米传入中国路径图

材料二       中国农业发展始终依循两条道路前行,一条以广度开发为主,主要体现在耕地扩展,政策的调整;另一条则为深度开发,主要体现在农业技术的提升、农作物复种制度的出现,以及高产作物的引进。玉米、甘薯未引进之前,南方水稻,北方旱地作物粟、黍、冬小麦以及高粱拥有用地与产量的优势。文献记载玉米种植从“种罕”到“遍艺之”,经历了近百年时间,对明清时期的中国影响深刻,有学者提出康乾盛世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造就的。至20世纪30年代在全国的统计中,玉米的占地比例如下,甘肃6.5%、广西17.2%、河北15%、黑龙江5.3%、湖北10.7%、湖南3.9%、吉林5.4%、辽宁12.6%、山西5.4%、陕西11.3%、四川13.2%、新疆19.2%,安徽等十四省占地比例很低,几乎视作零。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传入中国的路径,分析对玉米全国性种植影响最大的路径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乾盛世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造就的”这一观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23164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回研兰的食糖统计   

单份数量(单位:磅)糖类
16233176冰糖
163133841孟加拉糖
16341P8RR3中国黑糖、砂糖、暹罗冰糖
16452583017砂糖
16473482737砂糖、冰糖、孟加拉糖、中国块糖
1643898257中国糖、孟加拉糖、巴达维亚砂糖

——据李倩《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远东贸易研究》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及80年代初期,世界食糖市场曾出现过2次大的波动。一次是1974年11月国际糖价达到66美分/磅(1452美元/吨),1975年6月跌至11美分/磅;另一次是1980年9月跌至5.4美分/磅,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十几倍。20世纪90年代以后,食糖价格波动趋于平缓,但仍处于大波动状态。如1990年3月,由于当季食糖减产、消费增加,食糖库存降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低值,糖价涨至16.28美分/磅。受到欧盟减产、巴西食糖出口量下降及巴西酒精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00年10月世界食糖价格达到11.4美分/磅。

——摘编自徐雪《世界食糖生产与贸易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上半期荷兰食糖进口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响国际食糖价格的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出现于1990-1991年发掘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断代为西周末至春秋初。我国一些学者甚至历史书籍就曾据此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

2003年出版的《中国军事工程技术史》对出土的秦代铁兵器做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在汉墓发掘中,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出土铁兵器141件,但青铜器高达6751件,其中兵器1904件。一直要等到西汉中翔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

——摘编自《碾压世界的秦代“上古神兵”真的存在吗?》

材料二西汉早期兴起了“百炼钢”技术和铸铁脱碳钢。到了中期又相继出现了炒钢技术,这是继生铁冶铸之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上又一重大事件。西晋刘琨写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后,百炼成钢、千锤百炼成语由此而来。


根据上述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铁器时代的上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真实、史论结合)
4 . 如图为全国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铁农具数量统计。这反映出
A.先秦冶铁技术有较大改进B.战国之后经济发展加速
C.秦汉时期铁农具普遍使用D.政府重视铁农具的推广
2020-07-1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