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开始的对外部世界的开放,使中国第一次有了沿海与腹地的概念。从此,沿海地带尤其是长江沿岸城市从古老的传统经济中剥离出来,开始了自己孤立的现代化发展,并且形成了与腹地相对立的沿海地区特色。这些沿海城市在传统的汪洋大海中犹如一个兀立的孤岛,人们期望这些孤岛上的现代性因素能够向传统的腹地扩张传播,产生“扩散效应”,用现代化的“中心”带动传统的“边缘”,以期使现代化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整体进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地区与传统地区不仅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反而呈现出彼此封闭和排斥的格局。于是,一种两极化的现象出现了,当现代地区和部门变得越来越现代的同时,传统地区和部门却变得越来越“传统”和落后。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1800~1949(第一卷)》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4-04-15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重庆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是平稳渐进式的发展,而是一种跳跃式发展。重庆工业130年来的成长路径,经历了四次跳跃式发展。

重庆四次跳跃式发展概况

阶段概况
第一次.全面抗战时期
19371945年)
金陵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广东兵工厂等迁渝,集聚了全国主要兵器生产能力。由汉阳铁工厂、上海钢厂迁渝联合组建的大渡口钢铁厂,是大后方唯一的钢铁联合企业。内迁工厂成为战时重庆的化工基础和支柱。抗战时期,中国工业的血脉在重庆得以延续。
第二次三线建设时期
19064~1980年)
19641967年,重庆市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基地是国家三线建设投资建设的重点。在重庆沿江布置了17个工厂,形成了完整的船舶工业基地。配套建设6个工厂,形成了完整的重型汽车制造基地。除了军工企业外,还有一系列民用工厂迁建到重庆。
第三次计划单列时期
19831996年)
19832月,中央决定在重庆开展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实行计划单列体制,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从1983年到1988年,重庆引进了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对一批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
第四次持续快速增长期
1997年至今)
1997年建立重庆直辖市以后,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创造了体制条件和发展机遇,到2011年,重庆工业产值和全市生产总值均突破万亿元大关;从2016年起,重庆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突出位置,推动支柱产业迭代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据马述林《重庆工业发展-历史与愿景》整理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次重庆市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进行简要评析。
2022-01-10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