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市政管理无法有效应对住房、交通、公共设施等一系列问题,新兴中产阶级相继发起了抵制职业政客的市政改革运动,主张按照企业化的运行模式进行市政管理,并最终确立城市经理制。这一改革源于(     
A.企业管理原则的推广B.国家权力的下移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D.政党政治的形成
2 . 在马匹传入美洲后,幸存的印第安人很快发现了马的价值,驾驭着骏马、追逐射杀美洲野牛等大型猎物的游牧生活,远比艰辛的农耕生活来得容易,于是,大量的印第安部落随后开始转型游牧。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换(       
A.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B.改变了新大陆的生活方式
C.造成了印第安人口的锐减D.破坏了新大陆的生态环境
3 . 如图是元代急递铺的令牌,令牌正面用汉字书写,背面有回鹘体蒙文、八思巴蒙文、波斯文各两行。这一设计(     

       

A.彰显了中国文字的艺术美B.突出了民族之间的差异性
C.体现了邮驿体系日臻完善D.适应了多元族群统治需要
2023-07-06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1900年到2005年,美国从事初级农业生产劳动力由1200万人减少到不足200万人,所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由35%下降到0.7%。从1963年到2000年,日本农业从业者的比重也由76.6%下降到2.2%。这一变化表明美日(     

A.农业发展日趋衰退B.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
C.国家经济结构畸形D.农业发展水平不断进步
2023-04-10更新 | 561次组卷 | 12卷引用: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都对汉代主要农作物的播种时间做了详细记载,据下表可知在此期间( )
作物名称《氾胜之书》《四民月令》
种禾无期,因地为时,三月榆英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二、三月时雨降,可种植禾;四月蚕入簇,可种禾——谓之上时。
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三月种秔稻,四月种秫稻。三月时降雨,可种秔稻。
黍者暑也,种者必待暑。先夏至二十日,此时有雨,疆土可种黍。四月蚕入簇,时雨降,可种黍。五月先后各二日,可种黍。
A.自耕小农稳定发展B.农时安排体现劳动智慧
C.耕作技术明显进步D.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2023-03-02更新 | 336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 1801— 1831 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比例 。这表明(     
城市每 10 年人口增长
曼彻斯特( 棉纺织中心 )27. 85%
格拉斯哥(造船业中心 )27. 65%
利物浦( 外贸港口中心 )25. 99%
利兹( 工业中心 )25. 78%
伯明翰( 制造业中心 )20. 04%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
B.城市发展带来农村经济衰败
C.居民增多促进城市取得自治权
D.人口增长是工业城市兴起标志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城市是在明末清初战火焚烧过后的废琥中发展起来的。面对残破的社会经济状况,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者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到乾隆年间,农业、手工业、商业出现了明显超过明朝的发展形势,城市经济发展得到长足进步,交通尤其较为便利,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江浙一带、长江沿岸和大运河一带城市的发展也都超过了前代。内地、边远地区的省府州县城市也得到发展,如昆明、西安、太原、贵阳等。除此之外,北京、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等都是国内一流的大城市,其中北京的人口超过百万,成为中国第一大臧市。苏州、广州的人口也接近百万,其余人口规模在10万以上的城市有数十个。

——摘编自张海霞《论清代城市的地位与作用》

材料二   时隔近十年,美国传教士布朗于1909年重新踏上中国的土地,不禁“为近十年间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感到惊讶”,布朗观察到中国人,从净水设备到蒸汽设备,再到发电设备以及各种制造设备,他们都建造了自己的工厂与此同时,中国的城市也发生了在布朗看来“最快和最明显”的“巨大变化”拿北京来说,整齐规划的街道、人行道、下水道,以及其他代表现代化程度的事物,诸如电话、电灯,以及身着统一制服的警察等,一应俱全不仅是北京,“中国很多其他城市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变革”,“整洁漂亮的马路不再是通商口岸和租界的专属,这些漂亮的马路在中国的天津、南京、济南、青州以及其他城市都能见到”。

——摘编自郑志刚《晚清的“经济增长奇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前中期城市经济得到长足进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城市发生的新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茶叶曾是中世纪欧洲药剂师专用的一种昂贵药材。18世纪以后,任何欧洲国家都可开船直接进入广州采购,而不必再支付数额巨大的间接费用,于是参与茶叶贸易的企业增多,茶叶价格迅速下降,茶叶成了大众日常饮品。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机器生产助推生产效率的提升B.航路促进东西方贸易通道的拓展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D.价格革命引发欧洲国家财富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这种专制制度越是公开地把营利宣布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它就越是可鄙、可恨和可恶。”该材料反映了(     
A.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B.欧洲列强在殖民地的残酷掠夺
C.作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弊端D.作者希望建立平等的理想社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后期是中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历史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山东河北人流向东北河北山西山东人流向内蒙古南部,陕西人流向大西北,湖广人流向四川。流动人口的职业,资料显示,占居第一位的是佣工,第二位是自家耕作的农民,第三位是小商贩,第四位是手艺人,此外还有挑夫教书先生奴婢流丐僧侣以及配遣犯,多系下层社会人士

———摘编自冯尔康《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的流动人口》等

材料二   1801年至1851年期间,英国人口大量流入工业发达的地区,比如利物浦从8.2万增长到37.6万,曼彻斯特从7.5万增长到30.3万。1801—1831年期间,农业占优势的贝德福德伯克等地累计失去37.9万人,就劳动力分布来看,以1851年的大不列颠为例,农渔占21.7%,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占42.9%,商业和交通占15.8%,家庭和个人服务占13%,其他占6.7%。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国家地区之间的资源交换,使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我国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7万多亿元,增长了近186倍,随着人口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以社会保障水平为例,据学者统计研究,2002—2015年间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呈螺旋上升趋势。社会各界对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关注大幅提高,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也将“共享”纳入其中,提出各类社会群体应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摘编自施国庆徐隽倬《流动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从人口流动现象中可得到哪些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