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图是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工业生产指数(1913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破坏两国工业B.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经济迅速恢复
C.两国工业均遭到经济大危机的重创D.苏联曾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
2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以来公共交通管理领域的若干史实。表中信息集中反映了近现代交通 管理发展的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率先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

2014年2月起,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局逐步推行车对车通信(V2V)技术和并制定相关法规

A.机械化B.智能化
C.电气化D.法制化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则有关马车的考古发现

哈萨克斯坦卡拉塔乌山脉的岩画中的马车形象,时间距今4000年左右。这处岩画中的马车形象,与甲骨文的“车”字完全一致
河南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及小双桥等商代早期遗址,均未发现马骨及两轮车辆遗存;目前尚未发现商王武丁时期(公元前13世纪)以前,中国境内的畜养家马与战车的遗迹
商代晚期的陕西西安老牛坡遗址与山东滕州前掌大遗址发现的车马坑,马车构造与殷墟所见相同;商代晚期遗址出土的两轮马车,结构力学合理,制作工艺精良,且使用了大量青铜构件,绝非初创草成之作
从殷墟遗存看,中国制造的战车在各个方面已远超中亚、西亚地区。进入西周后,战车结构大体因袭商制,并加以改进,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战车之原型

——据于成龙《殷墟战车何以实证早期东西方文明互鉴?》等整理

材料二

材料三   2015年以来,美国将自动驾驶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发布了多项自动驾驶指导政策。美国自动驾驶关注点从小汽车自动化延伸至公交、货运物流,并推动港口、公路多模式多场景示范运营。2020年2月,中国多部门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了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近年来,以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美国以公路智能运维和车联网技术部署为契机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日本以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节点为载体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更新升级,欧洲推动跨国统一的核心网络信息化通道基础设施建设。

——摘编自韩广广等《美国〈智能交通系统战略规划2020—2025〉解读及未来发展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朝后期马车的特点。
(2)材料二为近代早期有确切年代的绘有人力车的绘画,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人力车产生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年来各国加快智能交通建设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交通工具演变历程中得出的认识。
2024-04-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铜器铸造有“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史记·封禅书》)和“蚩尤作冶”(《尸子》)“蚩尤以金作兵器”(《世本》)的传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黄帝蚩尤发明铜器
C.我国铜器出现较早D.当时铸铜技术先进
2023-10-10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司马迁评价:“江南地区占有‘地势饶食’的优势,采用‘火耕水耨’的方式,得到‘饭稻羹鱼’的成就。”同时,他也指出尽管江南“无冻饿之人”,却也没有“千金之家”。对以上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江南地区逐渐成为经济重心
B.江南地区耕作技术处于原始阶段
C.江南地区已经消除贫富差距
D.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023-05-07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汉朝到唐朝,在今北京一带设置幽州,一直都是中原政权的东北边陲重镇。五代末至北宋时期,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横跨草原与东北,设置五京,改幽州为南京,城高三丈,周围达三十六里。辽朝将南京作为南向发展的基地,这里也成为辽朝最为繁盛之地。辽朝之后,女真族建立的金朝仍采用五京制度,南京一般被称为燕京。金朝后期迁都燕京,使这里成为金朝后期的统治中心。元朝建立后,改燕京为太都,北京从此长期成为统一国家都城。

——摘编自傅崇兰等《中国城市发展史》

材料二   朱元障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元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1420年,明成祖朱棣正式宣布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北京虽然“远饷近虏”,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联接江南,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从汉朝到元朝政治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意义。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成祖迁都北京做出合理解读。
2023-04-08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模拟调研(四)历史试题
7 . 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经好望角经地中海
胡椒100—200万磅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65万磅70—100万磅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2-10-05更新 | 2516次组卷 | 151卷引用:重庆市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吃什么?怎么吃?人类上万年的文明进程对此做了最好的注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次食物上或饮食上的改变,变化的程度很大,足以影响中国社会、文化或改变人民的生活习惯。第一个突破,就是“火”的发明使用,火的利用让直立猿人可以熟食肉类食物,使直立猿人进化成现代人。第二项就是农业的出现,农业也可以视为一项重大的革命,中国境内产生农业以后才可以说有中国史。第三次重要突破是“面食”的输入,面食是东汉时期以后由中亚经西域传入中国的,中国饮食文化由“粒食文化”进入“粉食文化”,麦代替了黍、粟,成为中国的主食。第四次是美洲农作物输入中国,包括番薯、玉米、花生、马铃薯等。第五次突破,到目前为止仍有持续影响的当代事件,那就是美国速食快餐的进入和流行。

——摘编自张光直《中国饮食史上的几次突破》

材料二   澳大利亚人在19世纪70年代成功研制出压缩气体冷却器,找到了可保存食物又不会改变味道的方法。20世纪工业化加工处理速食食品风靡世界,贸易流动不再受大自然的左右,工业化国家的肉品变得便宜而充足。速食食物能让人方便两三口吃完,或在电视、计算机屏幕前进食。1937年麦当劳兄弟在加州帕莎迪纳开设第一家得来速餐厅,每人1.5美金的汉堡成了平民食物。1960年,Tads餐厅推出塑料膜包装的冷冻晚餐,顾客用餐桌边的微波炉自行解冻。微波炉使得同一屋檐下的人不必彼此等待用餐时间,然而大家围在营火、锅子、餐桌旁产生的情谊却可能毁于一旦。让人更担心的是调理过的食物经过解冻加热,便成为微生物密集寄生的温床。有些地方的人们更反感于必须接受滋味标准化的产品。

——摘编自〔英〕菲立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文明的口味:人类食物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解读“中国古代饮食史上的突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速食食品在欧美逐渐盛行的原因及影响。
2022-05-15更新 | 24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