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小汽车在美国得到迅速普及,公交系统逐渐退化,人车矛盾突出。这一时期,洲际高速路网的建设全面完成。90年代后期,随着“冰茶法案”续茶法案”等法案的颁布,美国城市交通系统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小汽车单一模式向包含公交、步行等在内的多模式交通体系转变。面对郊区化和大都市区的城市发展,美国形成了城市精明增长理论及新城市主义理论。交通系统研究从早期解决人车冲突开始,最终形成了邻里单位理论、雷德明人车分流理论。

——摘编白叶建红、施雷莹等《欧美城市与交通发展演进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在已公布的美国交通部2000年财政年度执行规划中,超过34亿美元的预算与交通运输安全直接有关,其中有38%以上将投资于公路交通安全,通过降低碰撞事故的发生率及其扩展影响来实现。同时,为了继续保持和发展美国运输系统机动性的优势,在2000年执行规划中,407亿美元的预算与此有直接关系,其中有60%以上是由公路运输部门完成的。降低运输系统的成本是美国交通部在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方面的主要目标,在2000年执行规划中有9.93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与此有关,其中有65%以上属于公路运输部门。美国交通都还将保护和加强受运输系统影响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为己任,在2000年执行规划中,39亿美元的项目与此有关,其中公路运输部门的投资就占了64%,是1998年实际投资的 一倍以上。

——摘编自李希元《美国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的调研及对中国交通发展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交通体系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前美国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的趋势。
2023-01-13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2)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测)
2 . 【食物传播与文化交流】

材料一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多数人并没有选择吃的权利,“丰衣足食”成为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切实的目标。不过,这一情况随着人类社会步入近代而发生了巨大变化。16世纪初,人类饮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洲特有的农作物,如玉米、土豆、红薯、辣椒、番茄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也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蔗糖这一来自旧大陆的食物,它是在美洲被广泛种植,然后又回流到欧洲,带来了饮食和社会关系上的革命。蔗糖产量的增加,导致欧洲糖价不断下降。之前只有贵族才吃得起的价格昂贵的调味品,到1800年左右已经成为普通人的日常必需品,这意味着“吃什么”已经不再是一种权力或特权的象征。1835年、1874年,美国人雅各布·珀金斯和德国人卡尔·冯·林德在大西洋两岸先后发明了制冷机和冷冻机,堪称食品工业化历史上的里程碑。随后,大型屠宰厂、肉类加工厂、罐装食品厂纷纷建立,食物就像汽车等电器一样,成为流水线上的批量产品,之前手工烹制食物的“温情脉脉”被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的工具理性所代替。民众从食品的工业化中还是得到了好处,因为获得了更多吃的权利。有充足的肉吃一直是富人的特权,但现在,普通人也吃得起肉。与此同时,为防止食物腐败而加入化学添加剂,以及代替自然生成物的人工食品的出现,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随着西方快餐和工业加工食物的传播,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疾病也在扩散。一系列新的健康风险抵消了工业化食物的好处,也让人们开始警觉快餐和工业化食物的弊端。

——摘编自张旭鹏《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

材料二   不同的烹饪方式,则体现出不同的文明形态。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获取和烹饪食物的方式。前者以铁石刀兵获取食物,其烹饪方式也显得粗犷豪放,以配合其游牧生活;后者需要驯化谷物,悉心照料,将其碾碎为粉,揉制成团,或烹煮,或发酵烘烤,精细化的烹饪方式,塑造出复杂的分工社会,也构建出农业文明相对复杂的等级性。帝国的兴起,将烹饪方式化为某种帝国特质的表现,随着帝国在地域上的扩张,不同地域的烹饪方式被纳入到同一个体系之中,而不同帝国间的接触与碰撞,又互相交换着不同的烹饪方式,烹饪成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也提供了在对抗中互相融合的可能性。全球时代,通过烹饪构建起的多元文明,早已冲破了帝国的疆域和界限,而这已经大大超出了征服——扩张的叙事模式了。从这一意义上讲,你所吃的每一口食物,都与这个世界息息相关。食物的历史表明,饮食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性行为,即只是为了解决温饱,当人们日渐进入丰裕社会的佳境时,饮食更多反映的是人们对自由和权利的追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多数人并没有选择吃的权利”的原因,并归纳近代食品工业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导致16世纪初人类饮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概括饮食文化交流的特征。
2022-05-24更新 | 32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2)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杰弗逊出任第三任美国总统期间,他的政府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为科学活动拔专款,承认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尊重科学家。美国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科学家跳出了纯科学的圈子,从大学实验室走出来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在18601914年间,美国的科学活动已向组织起来的集体形式发展。1915年美国国会批准建立了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这是政府建立的第一个军事研究机构。1940年,罗斯福总统在参战前夕大カ动员国家的科学技术资源,为此采取一系列集中化的组织措施,先后组建了国家国防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战后美国的工业和大学系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们成了美国两支巨大的科学技术研究系统。

——据夏源《国外科技体制的历史演变》整理

材料二19704月,勃列日涅夫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苏联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形式,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缩短”科研生产”周期。19797月通过的新决议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的来源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建立。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进步提出了改革科研体制,加速科技进步的措施。为了迅速发展信息业和计算机生产,苏联设立国家计算技术和信息学委员会,综合、协调地加速发展计算机生产和信息业;调整科研机构的设置,建立跨部门科学技术综合体,下放某些科研和设计机构的领导权,精简科研机构。

——据宁健强《苏联科技体制的发展及其改革》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展科技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从美国、苏联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后西方建筑与城市理论发展史(部分)

时间

代表性事物

特点

18世纪60年代开始

巴黎万神庙等

古典复兴,仿罗马风格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拿破仑帝国时期)

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等

罗马帝国风格,外观上雄伟、壮丽,内部采用华丽的装饰

19世纪初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

中间设公共设施,周围为住宅,附近有工场与作坊,村外有耕地、牧场及果林

19世纪初到70年代

英国国会大厦

仿中世纪哥特风格,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

19世纪中叶开始

英国世博会水晶宫、巴黎埃菲尔铁塔等大量应用钢铁结构,建造快速,造价低廉,结构极为稳定

19世纪90年代开始

苏格兰连芬南混凝土高架桥等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建筑物的强度

19世纪末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城市和乡村生活的结合,城市中有大量的森林、运河、花园,环境极佳
上述材料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西方建筑与城市理论的典型代表。选取材料的某些方面,提炼出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或城市建筑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从材料中归纳特征,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6-21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9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茶叶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   茶业起源于巴蜀地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茶业开始向长江中下游传播。汉魏六朝到唐初、茶业持续缓慢发展。唐朝,茶业生产空前发展,贸易日趋活跃,饮茶蔚然成风,茶学与茶文化形成,茶法初步建立起来。两宋,以北苑贡茶为代表的团饼茶制作技术和品饮艺术臻于极致,茶法体制与茶马贸易制度趋于成熟,茶业经济在国计民生中处于注目的地位,元明,制茶技术和茶业品类得到很大进步,传统茶文化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境界,清代,很多地区开辟了新的茶园,设立茶厂,雇工经营的手工作坊日益增多,茶法和茶马互市也继承了明制而有所改进,茶业大量向海外输出,在19世纪20年代,茶叶之输出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三,西方销纳茶量约7万英镑,亦悉数购自中国。

——摘编自郭盂良《中国茶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市场需求激增,运输成本的降低,上海、福州、汉口逐步成为中国三大茶叶出口集散地,出口量进一步增长。1843年为17727750磅,到1860年增加到121388100磅。但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的茶叶出口贸易在受到了印度的激烈打击,中国茶叶出口渐趋衰退,“过去的10年中,由于印度和日本茶叶的竞争,中国茶的地位已经大有改变。15年前中国垄断着茶叶的生产,但是印度阿萨姆的茶叶种植正在萌芽时期,但是由于种植经验的增长以及在制茶方面采用了机器,印度茶叶种植逐年扩大,而现在茶叶输出增加之速度,已经严重地威胁了中国的前途”1877年中国出口茶叶市190万担,18891896年之前,总额进退于170万、180担之间,1897年至1916年减至140150万担,而1918年,则更惨跌落至40万担。

——摘编自闻云峰《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中国茶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女人开始参与到绝大多数社会化分工中进行劳动,女性关于平等的觉醒成为必然。1791年,《女权宣言》发表,女性开始争取属于自己的政治权利。此后伴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发布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广大妇女开始找到真正的群众基础和理论武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85738日,美国纽约纺织女工大罢工,随后成立了第一个纺织女工工会,不仅开始有了自己的组织,还得到了全世界妇女运动的呼应。在第二国际时期(1889—1918),国际工人运动著名活动家克拉拉·蔡特金在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指出,妇女的解放同全人类的解放一样,最终必将是劳动从资本中解放出来的事业。1910年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上通过蔡特金的议案,把每年的3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

材料二   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这标志着中国妇女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34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开始在法律层面打破数千年来束缚在妇女身上的封建婚姻枷锁。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妇委在《关于目前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指示信》中,将坚持抗战,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当前妇女运动的总方针。至19408月,边区妇女救国联合会已吸收边区妇女总数的70%,参加的妇女人数增加至21万人。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妇女在后方积极生产,支援前线,广泛参与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项工作当中。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和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均明确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毛主席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很快席卷全国,并深刻影响了全球的妇女解放运动。

——上述材料均整理自潘萍《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内涵精髓与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世界妇女运动持续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在18世纪以前海上交通比内陆交通发达,海外市场也比国内市场活跃。19世纪初期,英国的一些矿区铺设了铁道,让马拉着有轮的车厢在轨道上行走,从而增加货运量。不久后,许多人尝试用蒸汽机带动车厢,“铁路时代”迅速到来。至1837年,议会批准了98条铁路修筑计划。1845—1847年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至此,铁路成为英国国内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过去一两百英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现在则近在咫尺。人们突然感到空间和时间都缩小了,于是生活的节奏也就加快,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时间就是金钱。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尤其重视经济落后地区的铁路建设,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成渝铁路于1952年全线通车。1962年通车的兰新铁路则成了陇海铁路向西的延长线,这既是中国贯穿东、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干线,也成了中国至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中西部地区,中国的北部、东部地区还新建了秦沈、京九、鹰厦等铁路干线。到2015年底,全国建成了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的铁路网,其中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铁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了大批铁路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中国的铁路建设技术不断被非洲、欧洲、亚洲与美洲地区引进,中国铁路标准也日益成为国际标准。

——摘编自潘健《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践行——以新中国铁路建设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铁路交通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英两国铁路交通发展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80年,英国工厂中纺纱机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英国的工厂仍拥有全球机械化纱锭数的2/3,欧洲和美国大片地区都依赖可预测的底价棉花供应。1786年,美国的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数量迅速增长。18世纪末美国诞生,宪法对奴隶制的维护,使美国的种植园主有着不受限制的土地、劳工、资本供应和无与伦此的政治权力。奴隶制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动员大量劳动力,而且催生了一种以暴力监管和无休止的剥削为特征的体制,这在劳动密集型工作中和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一样重要,1793年,惠特尼建造了一种新轧花机器,将轧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19世纪,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新领土,或从外国政府那里获得,或通过武力逼迫美洲印第安人获得,这些土地都非常适宜棉花种植,直到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棉花产业和奴隶制携手并进、同步发展,美国成了新兴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在美棉引进中,民国政府居功至伟。这一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国内的纺织业对棉花需求猛增。1927年1931年间,外棉平均每年输入量为2.22亿斤以上,由此带来的成本提高,利权外溢等后果,妨碍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所以政府倾向于用少量金钱,从美国引进适合中国的新品种脱里斯棉,进行本地栽种。1931年9月,实业部向河北实业厅下达农字第八六二号训令,今其设场试验。中央决策很快以地方农业管理部门训令的方式,下达到各县区。面对脱里斯棉引进以来所出现的品种退化的现象,1931年,河北省立农事第三试验场由美国购入新脱里斯种和金氏棉进行试种并推广。1931年,河北美棉种植种植面积达118万余亩,总产量也升至1.35亿斤。自1937年起,河北政府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美棉栽培宣传推广活动。1935年中央设立棉业改进所,其宗旨是担任各该省之棉作改良及推广事宜。作为分支机构的河北棉产改进所不久成立。与养蜂,养猪、园艺等事业的昙花一现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其的引进和栽培一直贯穿于河北外来物种引进工作的始终,我抗战爆发后,引进工作被迫停止。但战后的各届政府始终将河北棉业的复兴和发展寄托于美棉栽培的普及之上,河北之所以成为如今的农业大省,与早期美棉的大规模引入和大面积栽培是息息相关的。

——摘自王晨《全面抗战前(1912-1937)河北外来物种引进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叶美国成为“棉花帝国”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北引入美棉的特点。
2023-07-10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7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潍县开埠以后,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一分子,潍县商业结构相应地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洋商的纷至沓来。潍县的资本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清末以前,潍县商人大多把资本投入银钱业。民国初年,随着烟草的广泛种植,以及20世纪20年代织布业成为潍县主要商业命脉,不少富绅将资本逐渐转移到这两个行业。随着烟台、青岛的相继开埠以及胶济铁路、烟潍公路的通车,舶来品逐渐进入潍县境内,洋货在商品流通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潍县的商品流通结构形成了土洋货双向流通的新格局。潍县商业的日臻兴盛使得因所从事的传统手工业解体而破产的部分农民进入城市谋生,成为市民,商业的繁华推动当局改造完善一些城市基础设施,这一切都促进了近代潍县城市化的发展。

——摘编自吴娜《近代潍县商业贸易的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潍县商业贸易变迁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烟台商业贸易变迁的背景。
2023-06-21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9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时期的城市化特色比较   

特色1949198119811991
城市化水平低(少于20%)中(36%)
城市化增长率低(年率少于2%)高(大于5%)
人口机械增长受限制(有组织的)自由(以经济为目的)
区域政策倾向内陆倾向沿海
发展模式资源偏向FDI(外国直接投资)偏向
政府功能中央计划社会主义市场
城市生活水平中等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分别概括两个时期的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色。
(2)若继续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城市化发展,请列出一个研究主题和需要补充的材料。
2023-06-20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9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