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的城市经济大致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是开封型城市,这是典型的消费性城市,也是封建地租的集中地,工商业是为这个城市的地主服务的。另一类是苏杭型城市,这一类也是封建地租的集中地,但工商业的比重较大。对这两种类型的城市解读正确的是(     
A.开封型城市的封建地主是工商业者的附庸,封建性超过了商品性
B.两类城市说明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政治性城市向经济性城市的转变
C.苏杭型城市兴起的原因是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开凿以及经济重心的南移
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开封型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
2 . 西周时期的耕作方式,被称为“藕耕”,《诗》记载“十千维藕”“千藕其耘”。下列项中对“藕耕”解读正确的是(     
①农夫集体耕作   ②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③精耕细作   ④依托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28更新 | 806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不待贾而足,地饶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小人众,数被水旱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鲁好农而重民。

——据《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风俗大致包括两个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人们在对待外部环境以及交往中所呈现的行为方式和精神世界,其外延部分则是构成这种行为方式和精神世界基础的自然与人文,自然环境和经济结构是风俗形成的基础。汉代的区域风俗差异都与各自的自然和经济环境息息相关,人口因素是摇动风俗的一个杠杆。在人口密度较大地区,人口压力总是通过不同方式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统治集团也对风俗产生影响。汉统治者通常采用法律手段和道德教诲强制、半强制地剪除与政治控制相矛盾的风俗,强制、半强制地助长与政治控制相适应的风俗。

——摘编自彭卫、杨振红《转型与契合——解读秦汉风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社会风俗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秦汉时南北方的风俗特点。
2023-10-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唐朝规定少数民族政权若通过互市从唐朝买入粮食,必须先由当地互市监官员斟酌所需数量且告知地方长官,方可到指定地点进行交易。清朝政府一度采取“进口大米,一律免税;对外商运来的大米,实行包运包销”等优惠政策以奖励粮食进口。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历代政府都重视维护农民根本利益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经济政策的制定
C.粮食政策制定宗旨是维护国家安全D.国家政策的调整保证了粮食的供应
2023-07-05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所示为世界银行发布的 1965年和1986年三大产业在各类国家和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对表中信息解读最合理的是(     

国家和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65年

1986年

1965年

1986年

1965年

1986年

低收入国家

42

32

28

35

30

32

中下等收入国家

30

22

25

30

43

46

中上等收入国家

18

10

37

40

46

50

(以上发展中国家合计)

(30)

(19)

(31)

(36)

(38)

(46)

市场经济工业国

5

3

40

35

54

61

A.西方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发展持续衰落B.科技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C.各国第二产业发展始终超过第一产业D.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较为协调
2023-07-19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无独有偶,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稍早一些的波斯帝国也修建了很多“御道”。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封建经济发展需要交通改善B.交通发展便于加强君主专制
C.交通便利推动对外殖民扩展D.古代东西方的经济交往活跃
7 . 服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中国古代手工业不断发展,制造出结构复杂的生产工具。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对其演变解读正确的是(     
A.与时俱进B.日益式微C.递代积累D.领先世界
2022-11-06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年至1815年的250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一直得以发展B.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开始发生逆转
C.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中欧交往D.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
2023-08-21更新 | 886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双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是16世纪亚洲出口到葡萄牙里斯本和中东黎凡特的胡椒数量(单位:担)。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欧洲香料价格持续上涨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三角贸易”逐渐兴盛D.欧洲贸易中心逐渐发生转移
2023-05-21更新 | 27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1949-1960年城市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B.1960-1965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
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的进程D.1949年以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极为迅速
2023-05-05更新 | 215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单元训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