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8 道试题
1 . 下图名为《赶集的古罗马农民》,其展现的是1世纪的古罗马农村场景:一位农民赶着牛,提着葡萄,背着猎物去赶集。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A.自然经济的封闭性B.经济生活的多元化
C.市场经济的体制化D.土地制度的国有化
2024-03-14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选必2 第四单元测试卷 B卷
2 . 农业是人类的食品之源、生存之本,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农作物栽培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根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从西域诸地传入的作物主要有首蓿、葡萄、石榴、胡麻(芝麻和亚麻)、大蒜、葱、胡桃(核桃)、胡豆(蚕豆)、豌豆等。另外一种重要的作物高粱(非洲高粱)也是大约四世纪前后从非洲经印度传入我国的。

——整编自吴存浩《中国农业史》

材料二:嘉庆年间,“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搭棚开垦,种植包芦玉米……棚厂满山相望”。道光十三年,“各处山场只开十之二三,至道光三十年时已十开六七”。从嘉庆至光绪年间,在浙江多地的方志中,均有江苏、安徽、福建诸省农民“入境租山”种植玉米的记载。玉米“但得薄土,即可播种”,“足以济荒,而人畜兼资”。

——摘编自郑楠《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材料三:粮食安全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党和政府始终把粮食安全当成首要任务来抓,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治理体系……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这一技术的应用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自2016年起,中国连续向亚非拉50余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惠及上千万受灾群众。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外示范种植面积超过25万亩,技术成果示范带动超过450万亩,在温室技术、花卉种植等领域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好评。

——摘编自赵磊《全球粮食安全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


(1)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时期玉米在浙江种植的特点。结合所学,概述明清时期玉米引入对饮食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联合国为消除饥饿而成立的组织名称。概括“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024-02-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2 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黑死病给佛罗伦萨带来了屠城般的毁灭。目睹这一切的薄伽丘在首轮瘟疫偃旗息鼓后开始了长篇小说《十日谈》的撰写。据此可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大家相互回避,街坊邻居互不照应,即使亲戚之间也不相往来,或者难得探望。瘟疫把大家吓坏了,以致兄弟、姐妹、叔侄甚至夫妻互相都不照顾。最严重而难以置信的是父母尽量不照顾看望儿女,仿佛他们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A.黑死病造成了欧洲人口的大量死亡,导致劳动力短缺
B.黑死病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了社会的隔阂
C.文学作品体现了黑死病带来的社会动荡
D.黑死病的传播坚定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4 . 地图

材料:世界大洲分布图

阅读材料,围绕“1900-1945年的社会进步”,从不同视角设计补充相关地图信息,并说明设计理由。
要求:用文字表达地图信息,不必图示:设计至少有两个视角,每个视角下至少有两个信息。
2024-02-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2 第五单元测试卷 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日益形成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6 . 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3月3日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该规划的印发(     
A.有助于完善国家的治理体系B.增强了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
C.有利于中华传统的传承创新D.开启了中西医学结合的道路
7 . 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套邮票的票面图案《采药》,其描绘了两名女性乡村医生,背着药筐,拿着锄头,正在崇山峻岭间采草药的场面。该画面信息可印证当时(     

A.国家重视农村卫生状况改善
B.民众缺医少药问题愈发突出
C.农民投身经济建设热情高涨
D.中医药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继承明朝制度,邮驿组织是政府专用的通信机构,只传官书不传民信。民众通信需求,只能通过同乡亲友、民间信客、商帮会馆等方式来满足,这些方式无系统的带寄时间与组织,难以形成持续安全的递信体系。嘉道年间,东南沿海出现了专门负责民间书信传递的民信局,后逐渐向内陆扩展。其中重庆的“麻乡约民信局”是内地规模最大的民信局。大部分民信局功能仍以带运货物与汇兑银钱为主,同时带运信件。各信局均有自身服务之区域,逾出此区者,则与他信局交换递送,以确保其作为商业组织的最大利润。

——摘编自刘广生《中国古代邮驿史》等

材料二   晚清至民国邮政大事记(节选)

1842年,英国在上海开办邮局,称为“客邮”,粘贴英国邮票,收寄中外邮件。

1878年,由海关试办邮政,称寄信局,开始使用印有云龙图案的邮票,时称大龙邮票。

1897年,创办大清邮政,由总税务司管理,各海关寄信局统一改名为邮政局。

1902年,大清邮政局大幅降低邮费,扩展邮路,经营信函、包裹、汇兑、报纸寄递等业务。

1913年,北洋政府彻底废除驿站制度,所有公文归邮局递送。

1914年,中国加入万国邮会。

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邮政为“主权所在”,要求撤除客邮,获得列强同意。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取缔全国民信局,全国邮政事务由南京邮攻总局管理。

1935年,最后一家民信局——重庆“麻乡约”民信局完全停业,其通信任务由邮政局承担。

——摘编自姜希河《中国邮政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中期邮驿事业发展的特征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至民国邮政事业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9 . 2022年4月,欧洲央行行长指出了全球贸易的三个变化:…是通过努力创造冗余并使与私营企业发展业务关系的国家数量增多,重新强调供应链的韧性,而非其效率;二是对“经济安全”的新关注,而不是关注自由化和对自由市场的依赖;三是加强区域贸易流动。这可以用来说明(     
A.新世界格局业已建立B.经济全球化模式发生变化
C.多极化趋势发生逆转D.布雷顿森林体系趋向解体
10 . 1750年,《纽约公报》上有广告称:“华尔街的罗谢尔和夏普进口了来自英国伦敦的一些商品以低价出售,包括咸菜……绿茶、胡椒……瓶装腌制蘑菇、腌制洋葱、酱(油)等一批价格优惠的商品。”这主要反映了(     
A.近代世界商品贸易的发展B.地理大发现后的物种交流
C.西方在商贸中的垄断地位D.工业化时代的世界性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