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 “一带一路”实施十年来,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就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8%,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到9.7%,全球贸易增长1.7%到6.2%,全球收入增加0.7%到2.9%。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速B.国际贸易发展改变人类生产生活
C.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D.“一带一路”为全球化增添活力
2024-01-2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表反映了1870年、1913年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注:①为1872年数据)。据此可知(     
A.世界贸易总量呈明显增长B.世界贸易走向多中心趋势
C.世界金融中心已发生转移D.经济全球化趋势开始出现
2023-01-11更新 | 30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国维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在线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中欧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由此可见
A.科技革命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演变B.经济多极化导致政治多极化趋势
C.科技革命最终导致两极格局解体D.科技革命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2021-05-05更新 | 2395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图一、图二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英国
A.商品输出的特征显著B.主要进口工业制造品
C.资本输出是主要方式D.入超额度呈增长趋势
2020-10-22更新 | 623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1年,美国里根政府开始实施降低个人和企业税率、削减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企业所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等经济复兴计划。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政策由高税收、多规章、大开支,向低税收、少规章、小开支转变。这些变化(       
A.克服了自由放任政策的不足B.有利于美国走出大萧条阴影
C.是应对“滞胀”危机的举措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024-01-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2023-07-10更新 | 3800次组卷 | 49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内书、禹贡》记载,禹分近的王都其州人为其、青等九州,并且“相地宜所有以贡”,规定其他八州经各条水陆通过向王都冀州入贡,夏王朝又以冀州物产加以赏赐。可以认为,贡路是中国商路的早期形态。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片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经路;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道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等。商路上,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城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延续古今的盐业专卖政策,大运河潜运等长途贩运史实,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使中国商路的历史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摘编自王如芹《中国商路》

材料二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欧亚大陆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稠、香精等。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断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固为美洲种植生产了大量烟草、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在欧洲销售的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这一时期全球性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东、西欧之间的商品交换。西欧得到了种种原料,尤其是谷物。波兰、匈牙利和俄国等国得到了纺织品、武器、金属制品以及殖民地商品。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与东欧的贸易,其主要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纺织品,担心为支付外国棉纺织品而造成的金银流失会危及国家安全。第二个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商品。直到18世纪末,欧洲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相对于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呈现的新变化。并从国际视角分析其影响。
8 . 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每天最多纺纱3斤。宋元之际,产生了将水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大纺车,这种纺车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这一变化表明(     
A.工具进步促进了纺纱效率的提高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破坏
C.商业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D.纺织业进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9 . 2019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许多省市也出台冷链物流政策和规划,把发展冷链物流提升到同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产业升级等息息相关的层面。这反映出(       
A.冷链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B.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变化
C.冷链行业的监管制度特别严格D.国家启动冷链物流产业整体布局
2023-11-16更新 | 378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英国不仅解决了国内的粮食问题,而且成为了粮食出口国。为粮食增产,轮作制、引入肥田作物等农业技术改良被广泛使用。同时,中央政府要求各郡长官调查各地粮食供应的情况,以防商人囤积居奇;政府根据国内粮食价格,实施禁止进口、补贴出口的经济政策。18世纪中期,英国小麦的平均价格低于欧洲大陆的市场价格,成为欧洲重要的粮食出口国。

19世纪后期,英国一度出现了粮食危机,国内粮食价格上涨。1873~1894年,英国小麦种植面积从147万公顷下降到57.5万公顷。英国大量从国外进口小麦,到20世纪初,进口的小麦占到国内消费量79.7%。一战前,英国生产的粮食仅能满足35.6%的人口需要。

——摘编自任艳、常伟《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业的兴衰及其启示》等

材料二 1961-1985年世界粮食生产、消费及贸易统计表


粮食总产量年增长率(%粮食进口比重(%)粮食出口比重(%粮食自给率(%
发达国家

3.2

31.8

79.2

120

发展中国家

2.9

39.9

14.4

91

苏联及东欧国家

1.9

23

2.8

86

中国

3.5

5.1

3.5

99

——摘编自《近25年世界粮食生产、消费及贸易格局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粮食消费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粮食生产、消费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80年代世界粮食生产与贸易的突出特征。
2023-02-1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测历史试题(康德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