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6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西医手术逐渐在中国出现并传播,但被认为是折损人体的妖术;19世纪晚期后,伴随着手术实践与知识译介的进展,西医在大城市中逐步被认可。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近代科学不断发展B.国人医疗观念的进步
C.中西医的结合成为趋势D.西医成为时代的主流
2 . 2022年4月,欧洲央行行长指出了全球贸易的三个变化:…是通过努力创造冗余并使与私营企业发展业务关系的国家数量增多,重新强调供应链的韧性,而非其效率;二是对“经济安全”的新关注,而不是关注自由化和对自由市场的依赖;三是加强区域贸易流动。这可以用来说明(     
A.新世界格局业已建立B.经济全球化模式发生变化
C.多极化趋势发生逆转D.布雷顿森林体系趋向解体
2024-01-12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服饰的时代变迁】

材料一   工业革命推动的平面纸样的发明使服装制作技术大幅度提高。纺织业的发达显得手工制作衣服非常麻烦,从19 世纪上半期开始,欧美等国的发明家开始发明相关的机器。经历过一次次失败的经验教训,美国人艾萨克·梅里特·辛格发明了锁式缝纫机,并申请了专利,缝纫机被大量生产。缝纫机从数量方面推动了服饰的普及化,化学染料的发现则从色彩入手推进服饰走向世俗化。中产阶级主导的思想观念促使英国民众的审美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不再热衷于巴洛克、洛可可式的精巧与富丽,而是随着工业机械和工业产品的外形和功能开始崇尚率直、简洁、大方和整体感”,英国民众的服饰变得越来越简单。

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男装的西服三件套越来越多地受到资产阶级企业家和一般市民的欢迎,成为工作与外出的便装。从国家议员到市场推销员的男士,无不例外穿着西服套装,单从外表上来看确实很难分清身份,只不过质量不同。随着二手服饰贸易的繁荣,就连工人阶级也有一套看起来体面的西服。随着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放与运动的普及,各个阶层的妇女逐渐适应女裤这一装束……下身体积变小的衬裙避免了走进壁炉时硕大的裙子会不小心碰到火苗而发生意外情况,减少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的死亡率。

——摘编自顾萌,宋严萍《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平民化趋势和原因的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变化给英国造成的影响。
2023-08-04更新 | 310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食物的称谓。

材料一   汉代以前,中国史书中关于水果种类的记载极其稀少。但汉代之后,葡萄、西瓜、胡桃等等水果的记载开始不断增加。魏晋之后,带“胡”字的作物开始大量在中国流行,胡瓜、胡葱、胡蒜、胡萝卜、胡椒等等。

(1)分析中国古代农作物品种增加的原因。

材料二   明代之后,番茄、番薯、番石榴等食物开始在中国流行。而一批食物的名称也逐渐改变,胡蒜被称为大蒜,胡麻被改成芝麻,到清代,以“胡”字开头的食物名称已不多见。

(2)分析明代以来食物名称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以来,新的食物名称不断出现。

中国

         

图1   咖啡                                          图2 色拉                    图3   咖喱

(3)概括19世纪以来,中国新事物命名的方法。

美国自2080年代以来,许多来自中国的食物名称发生了转变,饺子原本叫dumpling,逐渐改为jiaozi。中国产的乌龙茶,原本称为dark tea,逐渐改为oolong

(4)从美国食物命名的转变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哪些因素影响了食物的称谓?
2023-08-01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白银进口量及来源(1550-1700年)(单位:吨)

日本菲律宾葡萄牙贩运到澳门合计
1550-1600年12805843802244
1600—1640年19687191482835
1641—1685年15861080l694
1685—1700年411370178
1500—1700年合计487515484286951

——摘编自谢丰斋《古代“丝路贸易”的延续》

材料二   巴西棉花、咖啡 、稻米等农产品和畜牧业的生产,金矿和金刚钻矿的开采,主要靠黑人奴隶来进行。随着种植场的扩大和出口农产品的不断增加,畜奴的数量也随之扩大。1532年黑人奴隶开始被运到巴西,到十八世纪末叶,在巴西的黑人奴隶已比白人多百分之五十,有些地区黑人奴隶的人数甚至是白人的二十倍。在19世纪中叶,停止奴隶贩卖之前运入巴西的黑人奴隶已有一千五百万人之多。

——摘编自谢启晃《奴隶贸易与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中中国白银进口相关的国际贸易路线,简析白银大量输入中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巴西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趋势出现的历史背景。
2023-07-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材料二   下图为二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1950-2000年,单位:10亿美元)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并说明推动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1965—1974年美国集装箱船数量变化趋势图。美国集装箱船运输业的发展(     

                                     图2
注:集装箱于1956年发明并使用,1966年开始全球运输,是国际贸易货物多式联运过程中的重要运输方式。
A.促进了运输工具和技术的变革B.提供了人们出行新方式
C.说明政府重视集装箱船运输业D.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8 . 1975年,以沙特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通过决议,确认美元成为石油的唯一定价和交易货币。2021年3月27日,中国和伊朗正式签署一项为期25年的协议,其中专门提到,中伊之间的石油交易将绕过美元,直接用人民币结算。这一变化说明(     
A.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美国霸凌主义不得人心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建设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取得新进展
2023-08-23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城市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人口变化密切相关。唐朝至明朝的城市化率都在10%左右,而战国时期城市人口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20%,唐代城市总数在1000个以上,宋代新发展起来的城镇有80处,拥有10万户的城市由唐代的10余个增加到40个,明代大中城镇数量增加到1000个,而世界人口城市化率在1800年仅为3%。1834年,中国关内的18个省共有城镇中心地1653个,城镇人口占总人数的比重5.1%,这与世界城市化水平相比,则毫不逊色。

——马侠《中国城镇人口迁移》

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人口城市化率从1843年1.0%上升到1893年的6.0%,而世界人口城市化率在19世纪40年代初到本世纪40年代的一个多世纪里,已经从5%上升到28%,其中发达国家有半数以上人口从乡村转移到了城镇。1800年,全世界人口最大规模也就是百万人左右,而且数量很少,西方城市根本没有一个超过100万人口,伦敦最大,也只有959310人。但是到了1900年,出现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11个,其中包括柏林、芝加哥、纽约、费城等在内。

——何一民《城市发展周期初探》


(1)依据材料一说明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人口城市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2-07-20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据考证,贝币是我国出现最早的钱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海贝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遂开始用金属仿制海贝。从商朝铜贝出现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之后的铜钱几乎均延续了“外圆内方”的形制。公元前115年,汉武帝收回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北宋时,由于钱币需求大,铸钱的铜料紧缺,作为弥补的铁钱笨重不便使用,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

——摘编自汪圣铎《中国钱币史话》

材料二   金本位制是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19世纪6070年代,法国完成了向金本位制的过渡;1871年,德国宣布实行金本位制;1900年,美国通过了金本位条例……;到19世纪末,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都普遍实行这一货币制度,一个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建立起来,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到来。英国主导下的国际金本位制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按固定价格买卖黄金,二是公民私人可以自由进口和出口黄金。正是由于这两个特点,国际金本位制度维持了固定汇率机制,有效地纠正了国际收支不平衡,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和世界资本市场的形成。

——摘编自张新颖《英国霸权下的国际金本位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货币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就“货币与时代的关系”谈一谈看法。
2022-07-13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