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1936年,美国农业部公布了《州水土保持区法》,规定农场主按自愿与合作的原则联合起来,接受农业部、土壤保护局、州水土保持委员会等机构提供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协调土地使用关系。美国公布这一法律旨在(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协调国家与农民土地使用的关系
C.加强对农场主管理D.提升和保护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由农业社会逐渐发展到工业社会。18601920年,美国城市数量增加了十余倍,城市人口增长了约15倍。18901910年美国城市数量增加了61%,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数量增加较多,1910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的总人口高达2000万,是1890年所有城市人口的总和。与此同时,西部开发的进程加快,美国边疆不断向西蔓延。1862年的《宅地法》颁布后,大量移民西迁,推进了西部边疆的开发,而铁路路线系统更新,钢轨取代了铁轨,也为移民西迁提供了重要条件。这一时期,东北部城市和中西部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高歌猛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美国城市逐渐向内陆扩展,有轨电车和铁路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城市体系的不断完善。

——摘编自武文霞《美国城市化经验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据美国学者斯金纳尔估计,1843年,中国超过2000人的城镇有1653个,城镇人口为2072万,在总人口40500万中占5.1%;18431894年,中国城镇人口从2072万增至2351万,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由5.1%增至6%。18941949年,城镇人口从2351万增至5765万,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由6%增至10.6%……从世界范围来看,1875年印度的城市化率,仅比中国高出约3个百分点,但1951年印度的城市化率达到17.6%,比中国1949年的城市化率高出7个百分点。

——摘编自蔡云辉《城乡关系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与美国城市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与美国不同的原因。
2022-12-11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前期,政府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疫病甚少流行。及至后期,随着人口增长和大量商贸活动的开展,疫病开始猖獗。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平帝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防疫除沿袭西汉的减免田租外,还开仓放粮,巡行赐药。六朝(指以今南京为京师的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疫病流行至少74次,一次死亡10余万人的大疫,晋代就发生了两次。北魏显祖皇兴二年(公元468年),河南大疫,死亡人口达十四五万。这一时期,政府多向官员施散医药,北魏政府还设立医馆、医坊,为民治病。政府还公布了一些防疫药方供百姓使用。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抗疫启迪》

材料二   突如其来的“黑死病”使欧洲人心惶惶,直到15世纪晚期,一份德意志手稿上还写道,“聪明的大夫有三条使我们远离瘟疫的黄金规则:迅速离开,走得远远的,不要急于回来”。外来移民、流浪汉受到歧视和迫害,其中犹太人受害最深。1399年疫情期间,米兰公爵詹加莱亚佐要求对病人和死亡人数进行统计,以日报形式呈交他本人,并向社会公布统计数据。这一制度也随即被意大利其他城市借鉴和采用。严格的隔离措施给意大利带来了安全,但也给意大利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这引起了商人和依靠日工资生活的雇佣工人的不满。为了缓解防疫和经济生活之间的矛盾,意大利在15世纪中后期引入了健康通行证制度,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的人和货物可凭证通行。之后,随着“黑死病”反复发作,应对危机的临时委员会逐步转变成常设的公共卫生署。意大利卫生署有处理相关事物的绝对权力,卫生署颁布的条例具有法律效力,他们还可以对不遵守防疫条例的人使用酷刑。

——摘编自向荣《“黑死病”与意大利和英国的抗疫》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政府抗疫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疫病频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意大利人在抗疫斗争中的创新,并说明其重大意义。
2022-06-23更新 | 240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