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革命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逐渐扩展至全球大部分地区,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

材料一: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工业革命中人类征服“自然力”,实现生产技术史上飞跃的是(     )(单选题)
A.瓦特改良蒸汽机B.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C.阿克莱特创办现代工厂D.化学工业的兴起

材料二:

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
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各人在工头的监视下必须正确地、不停地劳动,工头通过罚款或解雇、有时甚至通过一种更加残酷的强制来使之服从。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中现代工厂制度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1750—1950年伦敦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单位:千)

——数据来自《西欧乡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研究(16—20世纪)》

(3)依据材料三,伦敦城市人口数量有何变化?

材料四: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摘自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4)材料四中的“全球体系”指的是什么?该体系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认识。
2024-04-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2 . 数据:反映历史。
中国历朝人口变化图

(1)从长时段看,夏商时期中国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主要原因在于(单项选择题)(     
A.生产力发展变化不明显B.疆域范围没有太大变化C.政治制度妨碍人口增长

(2)春秋战国至秦汉,中国人口有了明显的快速增长,其背后的最重要因素是(单项选择题)(     
A.铁器的出现和牛耕等先进技术的突破B.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C.葡萄、石榴和核桃等物种自西域传入

(3)隋唐是古代少有的盛世,两宋时期疆域小于隋唐人口数量却远高于隋唐,其中原因大约有哪些?(简答题)
(4)古代中国人口的腾飞出现于元明清时期,简述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简答题)
(5)如果以全球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大历史事件作为节点去观察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哪个节点助力最大?简述理由。
2024-04-11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北朝的梁朝时,南海的林邑“其国俗,居处为阁,名曰干阑,门户皆北向。”南齐时,“广州,镇南海。滨际海隅,委输交部,虽民户不多,而俚獠猥杂,皆楼居山险,不肯宾服。”宋朝时,中宿县(今广东清远县)“俚民皆巢居鸟语”。

——摘编自《梁书》《南齐书》《宋书》等

材料二   江西省部分朝代村落基础数据统计表

朝代

新增古村落/

/

累计/

区域比

(北:中:南)

人口密度

/·km-2

古村落密度

/·km-2

赣北

赣中

赣南

唐以前

11

7

0

18

18

1.57:1:0

\

1.08

唐代

29

36

3

68

86

9.67:12:1

11.4

5.15

宋代

52

86

22

160

246

2.36:3.91:1

32.7

14.74

元代

4

7

3

14

260

1.33:2.33:1

43.0

15.58

明代

30

32

19

81

341

1.58:1.68:1

58.1

20.43

清代

3

4

4

11

352

1:1.33:1.33

127.0

21.09

合计

129

172

51

352

352

2.53:3.37:1

\

21.09

——摘自黄桃红《江西传统古村落丛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朝至宋代广东部分地区民居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江西省村落的发展情况。
2024-04-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国家医保局发布数据,我国医疗救助总人次从2005年的969万人次,增长至2023年的2.5亿人次,增长约25倍。特别是2018年以来,医疗救助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保障范围,救助人次从2017年的9100万人次增长到2.5亿人次,6年增长近2倍。这表明我国(       
A.医疗资源分配较合理B.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C.解决了农村医疗难题D.医疗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2024-05-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邦和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世安)臣闻: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令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则无私之泽,乃播均于兆庶;如阜如山,可有积于比户矣。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属今主(孝文帝)。然后,虚妄之民,绝望于觊觎,守分之土,永免于凌夺矣。

——选自《魏书·李安世传·请均田疏》

材料二:严如煜在《三省山内风土杂识》中对川陕楚交边山区的记述:“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庄,粟利不及包谷(玉米),近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包谷高至丈许,一株常二三包。山民言大米不耐饥,而包谷能果腹,蒸饭作馍,酿酒饲猪,均可取于此,与大麦之用当,故夏收视麦,秋成视包谷,以其厚薄定岁之丰歉。”……除了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茶叶贸易外,到了清中后期,海外贸易渐兴,西方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成为中国外销的大宗商品,并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达到高潮。如湖南、湖北的红茶大量出口俄罗斯、英国等地,据同治《平江县志·物产》所云“茶,邑产颇多,有茶税。道光末,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

——摘自陈锋《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三:在国际粮食援助方面,美国等早期推动者更多是为了解决本国农业机械化运动带来的剩余价值流动。而中国在从粮食受援国向粮食援助国、从净引资国向净投资国转变的过程中,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既向有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紧急粮食援助,也注重向非洲等欠发达地区传播粮食种植技术。中国支持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还通过在受援国设立跨国粮农企业,带动当地粮食经济发展。……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奉行“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1.3657万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自2004年来连续18年增产丰收。

——摘自林子涵《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世安在农业生产领域向孝文帝所提的建议,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建议实施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时期在农业种植领域的新变化,并从世界市场角度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在对外援助上的不同。结合所学,从农业生产角度分析中国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的理由。
2024-04-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高分辨率、实时的数据,包括对农作物的生长监测、产量估计、病虫害检测和灌溉管理等方面。如2010年祝锦霞等人利用无人机平台获得水稻叶片和冠层图像;2014年宗南等人通过小型无人机遥感获取灌浆期玉米可见光图像。这说明无人机技术(     
A.为农业经济交流提供了新途径B.使人类社会实现智能化生产
C.具有革新农业生产的巨大潜力D.增强了农业产品的竞争优势
2024-01-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白银流动·国际金融中心

材料一


清代流入和流出白银数据柱状图(单位:百万两)

来源地

数量

日本

1648-1708

38

拉丁美洲经菲律宾

1645-1820

93

拉丁美洲经欧美

1752-1800

75

——依据庞浩等《中国贸易盈余与外汇储备的长期考察:1636-2018》编制

材料二   据载“1820年以前东印度公司每年以中国输出的棉布都在20万匹以上,其中贩运到英国本土的紫花布在2万匹左右,当时英国士绅的时髦服装是中国杭绸所制的衬衫,苏州所产紫花布缝制的裤子。”

——摘自黄锡之《从<盛世滋生图>看乾隆时期苏州对江南社会经济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代白银流动的变化。

材料三   18世纪至今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演变示意图



(2)阅读材料三,将上述国际金融中心按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只写序号即可)
(3)任选两个年代相近的国际金融中心,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其演变。
2024-01-1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中旬发布的数据,2023全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这份“丰收答卷”是多种因素综合促成,其中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达180万台(套),由此可见(     
A.农业在生产总值增长率上贡献最大B.我国农业的发展充分保障食品安全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于军事D.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保障了食品供应
9 . 近年来,中国抢抓互联网带来的时代机遇,发挥理念、制度、应用、数据、市场等方面优势,全面助力改革开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数字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释放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制造业、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减贫,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这说明(     
A.现代科技各领域相互渗透B.现代科技孕育新的增长点
C.科技进步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新视角D.现代科技拓展了国家社会治理的新领域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于工业化的历史分期,学者们历来众说纷纭。 比利时雅克·斯佩伊博士主张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将工业革命阶段称为工业化第一阶段,将电气化阶段称作工业化第二阶段。将工业化第一阶段前的手工工业时期称为工业化前阶段,将工业化第二阶段以后时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阶段称为工业化后阶段。 苏联斯·阿·海因曼以工业的机器体系为中心,把工业革命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建立时期,把电气化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进一步扩大时期,把现代科技革命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自动化时期。德国于尔根·库钦斯基认为,生产力的第一次革命是1540—1640年,第二次革命是1760—1860年的伟大的工业革命,第三次革命是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的电气技术革命,第四次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

——摘编自文暖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当议》

材料二在18世纪大部分的时间里,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英国,但总量仍然与英国有差距。 下面两个表格是两国在18、19世纪某些时候经济发展的一些数据。

表1   1700年左右与1789年左右英国和法国的人均收入(单位:英镑)

总体农业工业与贸易
英国法国英国法国英国法国
1700年左右7.284.383.983.273.281.18
1789年左右11.957.75.315.296.512.42
增长幅度(%)6576346199120

表2   英国棉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

印度的手工纺纱者(18世纪)50000(100磅棉花纺纱需要的小时)
克朗普顿的骡机(1780年)2000
100锭的骡机(约1790年)1000
动力辅助的骡机(约1795年)300
罗伯特的自动骡机(约1825年)135

——摘编自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760—1860)》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学者们在工业化历史分期主张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划分工业化的历史分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1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