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1862—1917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单位:万元)。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A.民族工业艰难发展B.国际贸易良性增长
C.改变了贸易逆差态势D.经济畸形局面有所改变
2 .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银行在推行援助、减贫等工作中加入了过多的“政治因素”,将受援国的民主、法治和人权状况与援助直接挂钩,世界银行的贷款形式从传统项目投资贷款转向以支持借款国的结构改革和政策调整为目标的调整贷款。这说明世界银行(     
A.注重消除南北国家间差距B.助推世界政治新秩序建立
C.援助伴随西方价值观输出D.以发展会员国经济为目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交通起步阶段。秦汉时期,交通得到发展,开辟道路、开凿河渠、完善邮驿和馆舍,初步形成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政府建设交通干线,完善驿馆,健全交通法令,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同时开凿大运河,推动了南北交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宋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对外交通发达,与各国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扬州、广州、泉州、明州成为著名的贸易港口。元朝政府整治河运,将大运河截弯取直,同时通过修建道路,加强了对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控制,利用海运将南方的粮食送至大都。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逐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步伐,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胡希捷《浅谈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通发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3-03-30更新 | 77次组卷 | 8卷引用:海南省琼中县华中师大琼中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 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殖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   美国真正的城市化高潮始于19世纪初。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私人主导的自发发展相比,联邦政府则更重视开发内地。 一系列运河的开挖将沿海和内地连接起来,铁路的修建也推动了中西部城市的发展。20世纪初,大城市里电报、自来水、电灯等设施得到建设,钢和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创造了新的城市形态。这个时期工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城市 的居住环境,因此,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以奥姆斯塔德为领军人物的城市美化运动,各个城市都争先恐后地发展自己的公园系统。

—— 摘编自赵亮《美国1920世纪城市发展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城市培育的新的经济理念,结合15、16世纪相关史实说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在近代欧洲文明成型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江南的铁路修筑,始于1876年英商在上海投资建筑的吴淞铁路,终于抗日战争爆发。政府对铁路也是采取支持的政策,“当其时,以铁路为救时要图,凡有奏请,立予俞允。”至1933年,江南地区已有京(宁)沪、沪杭雨、浙赣路杭玉段等系列铁路。公路运输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前,江南地区公路已能到达绝大部分县城。随着江南交通发展,陆运逐渐超越了水运,沿线(铁路、公路)、沿海、沿边城市开始兴起,而原先沿河城市开始衰落。

——摘编自丁资勇《日常生活中的江南:交通史视野下的一个解读》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用于运输和邮电建设的投资为90.1亿元,其中铁道投资59.2亿元。到1957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9862公里,比1949年增长35.8%。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和企业专用线共约10000公里。……在修建新铁路的同时,还加强和改造了现有铁路的技术设备,修建了许多复线,增加了通过能力。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江南地区交通体系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2023-03-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从西周“千耦其耘”到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再到秦汉以后“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的确立B.铁犁牛耕的应用C.井田制瓦解D.水利工程的兴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在行医过程中,李时珍发现以往本草著作存在不少错误,立志编著一部新的本草著作。他以宋代著名药物学著作《证类本草》为蓝本,参阅了800余种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考察与临证实践历经30多年编纂而成。全书记载了l892种药物,纠正了以往本草学中的错误,以药类方,载方达1万余首,另附药图1000余幅。李时珍还创立了“从微至巨”“从贱至贵”的药物分类方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他还对每味药物进行了详细的科学论述,对药物相关文献深入研究、考证和实际考察、临床应用经验进行全面总结。《本草纲目》自1596年刊刻行世后,屡经再版,影响深远,不仅在国内流传,还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其成就为世界所公认。

——摘编自王振国《中外医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时珍在中国古代医药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023-03-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疟疾速愈。这反映了(       
A.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B.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
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D.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2023-03-21更新 | 402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最早出现于隋唐B.由西域传入中原C.在东汉普遍使用D.属水力灌溉工具
10 . 罗斯福新政在救济工作中确立了两条原则:第一,直接的赈济,凡是可能,都应辅之以有用的私有报酬的劳动;第二,凡在现在所处环境中,竭尽一切人力的可能,仍找不到完全自给和安居乐业机会的家庭,我们均将尽力在新的环境中给予重新开始的机会。为此联邦政府(     
A.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性指导B.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C.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积极创办公共工程扩大就业
2023-03-21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