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63次组卷 | 26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1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江南的铁路修筑,始于1876年英商在上海投资建筑的吴淞铁路,终于抗日战争爆发。政府对铁路也是采取支持的政策,“当其时,以铁路为救时要图,凡有奏请,立予俞允。”至1933年,江南地区已有京(宁)沪、沪杭雨、浙赣路杭玉段等系列铁路。公路运输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前,江南地区公路已能到达绝大部分县城。随着江南交通发展,陆运逐渐超越了水运,沿线(铁路、公路)、沿海、沿边城市开始兴起,而原先沿河城市开始衰落。

——摘编自丁资勇《日常生活中的江南:交通史视野下的一个解读》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用于运输和邮电建设的投资为90.1亿元,其中铁道投资59.2亿元。到1957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9862公里,比1949年增长35.8%。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和企业专用线共约10000公里。……在修建新铁路的同时,还加强和改造了现有铁路的技术设备,修建了许多复线,增加了通过能力。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江南地区交通体系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2023-03-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从西周“千耦其耘”到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再到秦汉以后“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的确立B.铁犁牛耕的应用C.井田制瓦解D.水利工程的兴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在行医过程中,李时珍发现以往本草著作存在不少错误,立志编著一部新的本草著作。他以宋代著名药物学著作《证类本草》为蓝本,参阅了800余种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考察与临证实践历经30多年编纂而成。全书记载了l892种药物,纠正了以往本草学中的错误,以药类方,载方达1万余首,另附药图1000余幅。李时珍还创立了“从微至巨”“从贱至贵”的药物分类方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他还对每味药物进行了详细的科学论述,对药物相关文献深入研究、考证和实际考察、临床应用经验进行全面总结。《本草纲目》自1596年刊刻行世后,屡经再版,影响深远,不仅在国内流传,还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其成就为世界所公认。

——摘编自王振国《中外医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时珍在中国古代医药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023-03-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最早出现于隋唐B.由西域传入中原C.在东汉普遍使用D.属水力灌溉工具
6 . 罗斯福新政在救济工作中确立了两条原则:第一,直接的赈济,凡是可能,都应辅之以有用的私有报酬的劳动;第二,凡在现在所处环境中,竭尽一切人力的可能,仍找不到完全自给和安居乐业机会的家庭,我们均将尽力在新的环境中给予重新开始的机会。为此联邦政府(     
A.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性指导B.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C.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积极创办公共工程扩大就业
2023-03-21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疫灾是人类灾害链网中的顶级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中国古代先民对疫病防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伤寒杂病论》《温疫论》等中国古代疫病防治的集大成之作对于古人战胜疫病起到了积极的技术支撑。统治阶级对疫病会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皇帝们一方面下诏罪己,另一方面采取措施:汉元帝“……募徙贫民,县次给食。宋徽宗设置安济坊(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医院),宜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统治者重视疫情信息的上报与处理,还采取保护水源,改善城市卫生的必要措施从根本上加强对疫灾的治理,甚至于官员的政绩考核奖惩都与疫病防治挂钩。……明代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疗制度……有清一代在明代疫病治理方略的基础上,又有改进。

——摘编自《中国古代防疫措施探析》《中国古代防疫思想变迁》等

材料二19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明确国家和政府在维护公共健康中的职责与作用,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这属于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为了规范防疫制度,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该研究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在工作大规模展开后,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了很多环境卫生工程建设的工作。同时,清除城市垃圾,消灭病媒昆虫,改善环境卫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预防肠胃系统传染病的饮水卫生、城市饮食卫生管理等方面,全国各地也都做了不少工作。1951年9月7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贺诚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称:经过21个月的艰苦工作,全国范围内历史上的疫区、少数民族地区、国防前线、政治中心、交通要道及经济命脉等,各种疫病发病人数均大大减少。

——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述论》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政府防治疫情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的意义。
8 . 唐代中后期,许多城市市民占用街区自建庐舍,在大街两侧临街开设店铺,到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更为普遍,朝廷以令其交纳租钱来应对,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城市管理方式滞后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9 . 在四川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砖中有很多是有关酒肆的,其中最典型的是在四川彭州出土的汉画像砖《酒肆》(见下图),图中有酒具、运酒者、卖酒者、买酒者等。作为一项史证,画像砖《酒肆》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当时四川地区(       
A.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B.城市经济职能十分显著
C.饮食服务设施比较完备D.平民饮酒习惯成为流行
10 . “印度和马鲁古的香料,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阿拉伯人的咖啡,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大米、白糖等都是大量贸易的重要商品,都出现在欧洲的餐桌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洲社会生活因新航路开辟发生变化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
C.欧洲的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社会进步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