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管子·山权数》中曰:“汤七年水,禹五年旱,民之无粮有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粮卖子者,禹以厉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粮卖子者。”古人常围绕着农业生产,期望丰收,常常引用各种卦和祭祀上帝、山川神祇及祖先的活动,或是求雨,或是求丰年,都是盼望有好收成。夏代农业传说有:“春三月,三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且以并农力,执成男女之功。”《易经·否卦》云“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地无邦也。”汉初,每年通过漕运贸易运到京师的粮食不过数十万石,其后政府机构膨胀,漕运贸易增至四百万石。武帝时,河东守番系建议发展渭水流域农田水利,增产谷物供京师以省东部漕运粮食。隋唐时期,我国漕运贸易规模更大,这时的漕运贸易主要是由南向北,从长江流域运输粮食到京师。明初沿用元代海运之法,解决北方粮食供应。自此,漕运贸易主要由官军掌运。

——摘编自杨姝《中国古代治理粮食安全问题的启示》

材料二   从历史的纵向看,中国封建社会人口的强劲增长趋势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人口的显著增长无不与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性进步导致粮食大幅度增产密切相关。

历代人口增长和口粮总需求量变化表

朝代时间人口数(万人)口粮需求总量(万市斤/年)
商代商末780542 880
春秋战国3 2002 227 200
秦末2 0001 392 000
两汉6 0004 176 000
魏晋南北朝5 0003 480 000
隋唐9 0006 264 000
宋辽金元公元110012 0008 352 000
公元160020 00013 920 000
公元188030 00020 880 000
公元184040 00027 840 000
公元191146 00032 016 000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关于粮食安全的基本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人口的显著增长无不与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性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古代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2024-05-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经济活动形成全球范围内相互依存、联系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变量连续变化而导致的一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融合。其发展过程为:新航路开辟后,加紧了世界各地区间相互联系,全球化趋势初露端倪;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市场,但由于两次世界战争的出现,使得全球化进程陷入困境;二战以后,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革命推动之下,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活动密切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苏联解体,中美关系缓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推行市场经济制度等,加强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经济联系,全球化趋势得以迅猛发展,并影响到政治、文化等领域。

——摘编自高晶侯雪璟《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冲击与挑战》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从国际角度看,既需要建立健全有效治理机制,也需要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从各国内部角度看,需要出台更具包容、普惠、平衡性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尤其是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以更好融入经济全球化。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反映时代潮流,代表人类文明进步方向,有利于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摘编自蔡昉《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特点和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如何应对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到工业革命时期才最后成熟。世界市场成熟的过程中,流通的货物品种发生了变化。地理大发现初期以奢侈品流通为主流的趋势被以生活和生产需要的商品,如纺织品、矿产品和金属制品等为主流的趋势所取代,世界各地区之间、居民和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日益加强。在世界市场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掠夺和榨取财富的活动也由一个地区扩大到世界范围。到了19世纪,欧美那些现代化先行国家统一的国内市场的最终确立,对世界市场的定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沈汉《论世界市场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04-02更新 | 33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该城的某些部分……地下室的潮湿程度根本不宜于给人居住……据我所知,有许多工人家庭在这种墙上滴水的地下室住上一段时期后,就与世长辞了。

这些寄宿含的恐怖景象是很难描述的:一个新从乡间来的房客往往睡在前一住客留下的、尚布满传染病菌的床上,或者几个钟点儿以前才从这个床上抬走一具患伤寒而死的尸体。

——摘自《1793年医师关于曼彻斯特城工人住宅的调查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摘编自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早期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使每一个工人只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使工人的劳动获得技术上、操作上的日益完善和熟练,这样的工人就是未来大机器生产所需要的。其次,手工工场中的劳动分工,导致了生产工具的专门化,每一种工具都只有一种特定的用途和性能。这就为以后的大机器的发明,创造了技术前提,因为机器实际上就是由简单的工具结合而成的……由此可见,手工工场的发展为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生产,也就是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1814年史蒂芬逊建造了第一个火车头……到19世纪中叶时,英国的铁路网的总长度达到10600公里,路轨已采用钢材,负荷量更重……187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为21万公里,欧洲的铁路主要分布在英、法、德3国,美洲大陆的铁路差不多有90%在美国……对于大多数国家,只有铁路才是使它进入世界市场的工具。因此,环绕世界的铁路网的初步形成,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   智能技术革命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重复性劳动的困境,可以解构信息时代的人类劳动,重塑创造性与分离式生产方式。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分阶段替代技能劳动者的趋势,而随着技能劳动者被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开始向创新领域转移,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人将越来越多。

——摘编自陈尧等《替代与推升: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的条件。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上半期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各国铁路交通发展的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智能技术革命出现的主要技术基础,并分析智能技术的岀现对人类劳作方式的影响。结合所学,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概括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新变化及这一新变化的实质。
2024-05-3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图所示为1894—1920年中国国内市场商品平均年增长率。据图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这一时期中国(     

A.贸易逆差局面得到扭转B.外国商品输入日益减少
C.民族工业呈发展的趋势D.商品出口量呈增长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世纪20年代,汕头市政当局计划修建整齐划一的马路。商民提议马路沿线许建骑楼的方案被采纳后,沿街业主借助充足的侨汇资金建成令人瞩目的骑楼街区。据此可见(     
A.近代城市发展呈现基层自治趋势B.政府与民众合力形塑城市新风貌
C.政治革命推动近代市政体制建立D.民族资产阶级慷慨捐资建设家乡
2024-04-18更新 | 41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1900—1910年,英国布莱纳文镇所在的南威尔士煤矿带曾是世界煤炭工业中心之一。矿工居住的石板屋顶房,以及标志性的工人大厅保留至今。虽然当地煤矿在20世纪中叶已经枯竭,但大矿井遗址在21世纪初,每年仍能吸引十多万名访客。材料可用于探究英国(     
A.工业城镇的转型发展B.工人运动的发展规模
C.人口迁徙的变化趋势D.产业体系的更新换代
2024-03-28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由下表信息可知,19世纪末世界航运业(       
1870—1900年世界船舶数(单位:百万净吨)
年份帆船汽船
1870年14.12.7
1880年14.55.5
1890年12.010.2
1900年10.016.2
A.有力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交通工具现代化趋势加强
C.反映出造船业成为重工业核心产业D.出现船舶制造的垄断组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如以财产共有为基础的全新规划,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城镇群,融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城市规划学为一体的“城市学”等。这些理论侧面反映了(     
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B.阶级矛盾日渐尖锐
C.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趋势D.城市问题日益突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