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1900年3月刊登在《美国周刊》上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代表美国的山姆大叔背负着沉重的工业商品,其中包括火车、钢轨、农用设备、药品、电报、电话等,而身穿龙袍代表清政府的人站在岸上表示欢迎。该漫画反映出(     

A.美国积极推进中国近代化B.美国意欲侵占中国市场
C.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朝廷D.列强宰割中国同盟形成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之初的爱国卫生运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各种疾病纷至沓来,给人民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据统计,19001949年全国范围内的鼠疫患病人数达1155884人,死亡人数累计1028808人,死亡率高达89%。1952年,美国对我国发起了细菌战,散播病媒虫物。195212月,毛泽东发出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爱国卫生运动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领导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是及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制,规定各行业、各区段,乃至各岗位相应的卫生职责,将群众发动起来。二是积极宣传保洁的重要性。政府利用大字报、报纸、口头宣传、标语、漫画等方式宣传党的防疫政策、科学防疫知识、卫生健康知识等,转变人民群众的卫生观念。三是大力开展卫生清洁运动。包括加强卫生设施建设、清理垃圾、疏通永道、填平洼地、修建公共厕所等。四是建立卫生防疫体系。195212月中央设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不久后经卫生部批准,在各地区建立了卫生防疫站,以便及时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爱国卫生运动由此逐渐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仅至195210月.各地就清除了1500万吨以上的垃圾,疏浚了长达5万多华里的污水河、沟,填平的污水坑、沟有2400多万立方米,许多地方的污水塘、沟和垃圾场,经填平和清扫以后,改建为公共娱乐休息场所。1957年,全国卫生防疫站增加至1330个,是1952年的8倍;全国的医院和疗乔院达到4800多所,床位增加339000张.比解放前增长4倍多;人口死亡率从1947年的20%降到10.8%,人口平均寿命从解放前的仅35岁上升到57岁。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胡靖《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中的群众动员研究(1952—1965)》符肇秋《新中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建国之初的爱国卫生运动进行评述。
2024-04-20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汽车诞生时,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常使马匹行人受惊,人称其“魔鬼之车”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马车铺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在路上撒碎玻璃、铁钉,以妨碍汽车行驶。在马车公司游说下,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规定:行驶的机动车,必须有一人挥舞红色旗帜徒步行走在车前做引导,并且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但在法国,汽车得到自由发展。1889-1902年,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摘编自刘世恺、刘宏《汽车百年史话》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汽车工业。1956年,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69年,在湖北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由此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我国汽车正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完备,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领跑阶段。

——摘编自徐秉金、欧阳敏《中国汽车史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汽车初创时所遇到的问题,概括英法两国不同的解决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的变化。
(3)根据材料,概括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4-04-2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法因因坚持金本位导致法郎汇价偏高,便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到1932年年末共有10个国家紧随其后实行贸易的完全配额或许可证制度;而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据1932年进口情况估计,其实际上物品的平均税率达53.2%,一战后重建的国际贸易体系在各区域贸易集团图和各园关税壁垒的作用下,处于割裂与封闭状态。19346月,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政府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对外谈判缔结互患贸易协定时,可根据协定修改关税税率,上下幅度可达50%。1934年到1939年,美国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患贸易协定,出口贸易增加了48.9%,进口增加了40.1%。《互惠贸易协定法案》成为美国在二战期间构建战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钢铁产量超过1亿吨,独霸世界。钢铁、汽车、建筑是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园普遍重视并扩大钢铁的生产。为了缓解钢铁产能过剩,扩大钢铁出口,欧共体给予了出口补贴,这一举措引起了美欧之间的钢铁贸易摩擦。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的钢铁工业,对从欧共体进口的钢铁征收了高额反补贴税。后经双方谈判,欧共体同意对出口美国的钢铁产品实行“自动”出口限额。美欧矛盾暂时缓解,但并未得到根本碍决。

——摘编自彭波《千年贸易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国际经济体系处于“割裂与封闭状态”的表现,简析这一时期西方国家互惠贸易谈判与“构建战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基础”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与西欧贸易摩擦没有引发国家战争冲突的原因,并评价美国与西欧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的举措。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为世界城市化阶段演进图。图中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     

A.政治环境的稳定B.工业革命的推动C.生产工具的进步D.城市人口的增长
2024-04-08更新 | 28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
2024·江西·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5年的上海南京路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南京路

        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南京路                       2009年的上海南京路

提取图片中相关信息,以“城市变迁”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3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2024·湖北·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古代中西方的造物艺术】

材料一   “造物”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物质创造过程和成果。造物同步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实践活动。汉代和古罗马的造物形态各有特色。以柱子为例,汉代柱(如下图)的柱础主要有羊形柱础、覆斗形柱础、方形柱础等样式。汉代一些重要的柱子用雕刻、彩绘装饰,注重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如青山泉白集东汉画像石墓的手形柱础,“羊”即“祥”。


古罗马柱(如下图)重视对柱身细节的处理,柱身上有特定数量被打磨成光滑弧形的凹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装饰。古罗马柱式有精细的比例模数,如科林斯柱式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柱头上用忍冬草装饰。古罗马的柱础并不作浮雕装饰。


——摘编自于美慧、齐佳《汉代柱式与古罗马柱式的比较》

材料二   “汉代在造物艺术并不强调对历史政治事件的纪念,而更多的是对过去的圣王、明君、贤后、哲人、名臣的历史追念并加以尊崇。同时还对义士仁者、孝子列女进行赞颂和对史上暴虐君主的揭露与批挞。古罗马在这类主题的内容表现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社会政治活动的造物装饰主题中,古罗马表现的军事活动内容比较突出,一般在凯旋门的墩座上以叙事浮雕画的形式出现,常见的场面有:皇帝正在作战或得胜归来;皇帝对战败者的惩罚或宽宏大量;对民众的慷慨赏赐等等。”

——摘编自朱文涛《古罗马与汉代造物艺术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和古罗马造物艺术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汉代和古罗马造物艺术差异所折射的时代特征。
2024-03-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湖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382019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寿命预期趋势图

——摘自《我们的数据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析阐述。(要求:史论结合,叙述完整,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天津·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结合时代背景,对该图的历史解释最正确的是(     
A.政局的不断变动会导致粮食的总需求量上升
B.隋唐耕犁的改良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增
C.宋代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有赖于新技术的使用
D.明清人均粮食占有量少是因为人口增长
2024-01-13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天津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建立以后,设置驿道,贯通全国各地,驿道沿途设置驿站,全国共设有1639个,接待过往的使者和官吏。主要的驿道有:从长安经太原,往东至幽州,往西至回纥道;从长安经洛阳,可接渤海道、幽州、扬州;从长安经兰州,接安西入西域道;从长安经成都,可以到南诏;从长安往南经襄阳、长沙,接广州。

——摘编自韩时勉《关于〈唐朝国内外的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大流士为了便于调遣军队,传达政令,除了利用赫梯、亚述原有的驿道外,又修筑了许多新的驿道。驿道沿途设有驿站,驿站附设旅馆,随时都有信差备马以待。从苏萨到小亚爱斐斯的“御道”,全程2400公里,每20公里设一驿站。苏萨发出的命令和文件,站站相传,日夜不停,7天即可到达终点。另一条重要干线起自巴比伦城,横贯伊朗高原,东达大夏和印度边境。

——摘编自谢玉珊、徐虎《大流士一世改革与波斯帝国的全盛》

材料三       清政府在东北、北部、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新设了若干邮驿机构,建成稠密的通信邮驿网。到光绪年间,驿务萧条,甚至还有不法官吏,进行勒索,导致邮务不能正常进行。冯桂芬专门写了一篇《裁驿站议》,大声疾呼:“国家以有限之帑(收藏钱财府库)项,既饱县官私囊,复递无足轻重之例信,亦何贵此驿站为乎?”主张取消驿站,改设近代邮政,既利于官,又便于民。在形势的逼迫下,清政府于1896年始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

——摘编自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帝国修建驿路系统的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冯桂芬对古代驿路系统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