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根据美国学者亨利·多宾斯的研究,17世纪的北美印第安人中爆发了12次天花、4次麻疹、3次流感、2次白喉、1次斑疹伤寒、1次淋巴腺鼠疫和1次猩红热。这一现象(     
A.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B.导致了美洲文明的灭绝
C.是人口和物种全球流动的结果D.标志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马铃薯在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绝大部分欧洲文化对它持一种非常不友好的态度。他们甚至认为马铃薯会导致麻风病和不道德……欧洲的七年战争共有九个国家卷入,这也为马铃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契机。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史料二   “玉黍(玉米)……生地瓦砾山场皆可植,其嵌石罅尤耐旱。宜勤锄,不须厚粪,旱甚亦宜溉。收成至盛,工本轻,为旱种之最。”

——包世臣《齐民四术》


(1)史料一反映了欧洲人对马铃薯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史料二表明作者对玉米种植持什么态度?原因是什么?
3 . 读图,可知新航路开辟后(     
A.带来了世界人口大迁移B.逐渐改变了人文地理格局
C.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萌芽D.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4 .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食物物种的大交流。在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还大量用于出口。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求外,还投入市场销售。可见,食物物种的大交流(     
A.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B.促进了当地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C.改变了人们的风俗习惯D.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孤立局面
5 . 汉代,葡萄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唐朝有王翰的传世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与葡萄同一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是(     
A.苜蓿B.番茄C.玉米D.辣椒
6 . 1500年—1800年,大约有1亿以上的人口死于传播到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疾病。但是,世界人口总量却从约为4.25亿增长到突破9亿。其主要原因是(       
A.食物物种的交流B.西方列强对外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D.社会医疗保障条件改善
7 . 16世纪后,玉米、马铃薯、烟草、咖啡、可可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同时小麦、水稻、葡萄、黄瓜、马、牛、羊等也在美洲获得推广。由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A.使农作物跨洲交流成为可能B.推动了食物物种的交流
C.改变了各地民众的生活习惯D.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8 .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关于意大利玉米种植的两则史料。这两则史料可用于(       
史料一

在著名画家拉斐尔(1483~1520年)和达·乌迪内(1515~1517年)的画中,玉米苞种植于花园中,当作花卉来欣赏

史料二

1584年,玉米出现在威尼斯一个农民死后的农场财产清单中。1588年,玉米构成一个农场主送给修道院礼品的一部分。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记载,“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且赖以维生的资源”

A.研究新物种的引进价值的变化B.分析欧洲与亚洲间的物种大交换
C.印证价格革命降低农产品价格D.准确把握玉米传入欧洲的时间点
9 . 下图所示为近代以来某物种的全球传播地图。据此推断,该物种应是(       
A.小麦B.水稻C.玉米D..葡萄
10 . 在中世纪的英国,肉是奢侈之物。进入15世纪,英国乡村屠户的生意逐渐兴旺起来,村庄永久性啤酒馆相当普遍。这表明(       
A.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B.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C.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推动饮食结构变化D.君主立宪制政体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