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如图,下列选项中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历代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速较快
B.战国中晚期亩产与青铜农具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关
C.秦汉亩产提高与南北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形成相关
D.明清时期亩产提高外因是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
2 . 下表所示为马铃薯的传播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       

时间

传播路径

16世纪

南美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

17—18世纪

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美洲亚洲

19世纪

欧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A.洲际食物物种传播具有单向性B.各地区人们饮食结构逐步改变
C.欧亚大陆与美洲农艺差距缩小D.马铃薯成为人类主要食用作物
3 . 英国人发现印度殖民地的杜阿尔斯-特莱区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这预示着一条新的财富之路。他们就认为:“土壤、土地类型和气候、温度使我相信茶树能在这些较低的山坡上茁壮成长。”殖民政府野蛮地将当地居民全部赶走,没收了耕地,砍伐了森林。由此可见,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A.解决了人地矛盾突出问题
B.改变了区域饮食结构
C.对历史发展产生双重影响
D.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4 . 哥伦布于1493年第二次远航时,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甘蔗在美洲的种植范围得到扩大,欧洲对蔗糖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而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找到了一个能补充加勒比地区劳力的办法: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这反映了(     
A.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B.商业革命丰富植物种类
C.人口迁徙更新商贸形态D.殖民扩张加速资本流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玉米和番薯传人中国后,在乾隆年间得到空前的推广和传播,尤其是山地丘陵地区,吴其溶在《植物名考录》中记载:“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B.山地适宜外来作物种植
C.人口食粮需求激增D.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6 . 下表是清朝地方志中关于玉米种植情况的记载(部分)。这表明清朝(     
内容
“徽州山多地少,棚民(闽浙等地的流民)租垦山场由来已久……棚民亦因垦地成熟后,布种苞芦(玉米)”
(乾隆年间)“山民、棚民自赣、粤等省到闽北者骤增。焚山而植,拙根株而种苞谷(玉米)”
“玉蜀黍,一名苞谷,州境初无是种,有山左种薯者于嘉庆中携来数粒,种园圃中,土人始得其种,愈种愈多,居然大田之稼矣”
A.洲际物种交流较为频繁B.流民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玉米成为主要经济作物D.移民推动了玉米的传播和种植
7 . 新航路开辟后,高产作物的引进,使中国的耕地面积和人口规模都增长了一倍,与种植水稻和谷子相比,美洲作物需要投入的劳动力较少,因此,能腾出更多的劳动力生产茶、糖等经济作物。作者旨在强调(     
A.美洲作物对种植环境要求较低B.高产作物的引进推动人口增长
C.明清时期食物供给状况的改进D.物种交流推动了明清经济发展
2023-05-12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8 . 新航路开辟后,崇尚清淡、追求食材本味的法国料理逐渐形成。法国料理大幅减少了香料的运用,取而代之的是土豆、南瓜、菠菜、西红柿、玉米等新鲜蔬菜以及肉类。法国料理的形成 (     
A.得益于全球的物种交换B.完善了传统的饮食结构
C.有利于美洲的农业发展D.推动了欧洲的人口增长
9 . 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物在欧洲推广,明朝万历年间,番茄作为食用蔬菜被引入中国,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这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B.寻求食物是新航路的动因
C.美洲作物成为全球主导食物D.物种交流影响生活方式
10 . 英国旅行家蒙迪在自己的旅行日记中提到;“在澳门的船上我第一次喝到巧克力,这是一种生长在西印度的豆类做成的饮品,将它们晒干磨成粉以后,加上糖和香料,每天早上喝一杯真是奇妙无比。”据此推测,这篇日记的时间最早可能是(     
A.12世纪B.14世纪C.17世纪D.19世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