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15、16世纪,马铃薯和番茄等作为观赏作物传入欧洲背景是(     
A.新航路开辟B.奴隶贸易
C.蒙古西征D.奥斯曼帝国建立
2023-05-07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大米是日本社会中贵族的象征,江户幕府曾经出台政令限制农民随意食用大米,大米也是农民为大名及幕府交纳赋税中的一种。但到了16世纪,随着玉米种植普及,日本市场能够用货币交换到的大米也多了起来,从而间接的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税制的货币化。日本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中央集权体制的瓦解B.幕府统治改善了民众生活
C.闭关锁国政策的打破D.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3 . 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非洲人来到北美大陆。伴随这些外来移民而至的还有致病的微生物,天花、麻疹、鼠疫等传染病,印第安人口因此锐减了近95%。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B.全球化背景下防控疫情需加强国际协作
C.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D.各国应对传染性疾病应该选择各自为政
2021-04-23更新 | 2196次组卷 | 2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科目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4 . 历史上,外来食物引进有三个高峰时期:第一波是张骞凿通西域时,带回了大量的外来物产,如胡蒜(大蒜)、胡桃、胡麻等。第二波是唐代,引进的外来物种有胡椒、胡萝卜等。前两波引进的外来物种大多带有“胡”字。第三波是明末,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则多带“蕃”字,如“蕃茄”“蕃豆”。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B.对外贸易对象的变化
C.综合国力呈下降趋势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清代不同时期河北、山东及河南三省人均耕地统计表(单位;亩)。此表可用来研究清代(     
时间河北山东河南平均
顺治十八年(1661)5.328.699.427.46
康熙二十四年(1685)5.629.049.017.77
雍正二年(1724)6.404.747.175.72
乾隆十八年(1753)7.017.6010.168.26
乾隆三十一年(1766)4.093.774.424.09
嘉庆十七年(1812)2.753.393.013.06
A.国家耕地面积减少的后果B.精耕细作技术停滞的影响
C.粮食种植结构变动的原因D.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表现

6 . 乾隆时刘汶《种烟行》一诗说道:“新谷在场欲糜烂,小麦未播播已晚。问何不敛复不耕,汲水磨刀烟上版。……愚民废农偏种烟,五谷不胜烟值钱。……往者岁歉难举炊,谁家食烟能疗饥。”该诗(     

A.道出了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B.表达了作者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C.反映了自然经济结构已解体D.是研究物种传播的第一手史料
7 . 新航路开辟以后,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被引种到美洲。到1535年,“墨西哥已能输出小麦到安的列斯群岛与地峡区两地”。出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原因,欧洲移民“喜欢白面包甚于玉米”。“在巴西,由于黑奴喜欢吃米,遂对稻米有很大需求”。小麦、水稻等作物传入美洲(     
①丰富了美洲地区的食物种类   ②促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③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④促使移民较快适应美洲的生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观察下边两幅玉米图,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米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调中开胃。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载: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俗称包谷。造成这两幅图差异巨大的原因最大可能是(     
          
▲《本草钢目》中所附玉米图   ▲清朝吴其绘制的玉米图
A.李时珍和吴其潜观察角度不同B.两幅图中的玉米传入途径不同
C.两幅图中的玉米使用价值不同D.所处时代玉米引种推广度不同
2024-02-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对下列图画出现的共同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16世纪德国学者绘制的番茄植株和果实图

清朝吴其濬绘制的玉米图

16世纪英国人绘制的马铃薯图

A.原产古代亚欧大陆农作物的传播交流
B.丝绸之路开辟带来农作物传播与交流
C.原产非洲大陆的农作物的传播与交流
D.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农作物的外传
2024-01-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有学者认为,让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关键是原产于亚马孙的橡胶;中国民间引进了番薯和玉米,因为容易在山地种植,这让处于小冰期的明清度过了饥荒问题,却又使其陷入了马尔萨斯式的“人口陷阱”。该学者意在(       
A.阐明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并非好事B.指出世界走向近代的原因和过程
C.论述物种交换对文明进程的影响D.揭示全球性物种交流网络的形成
2024-05-11更新 | 20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