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据学者研究,18世纪中叶开始,玉米和番薯在南方大规模推广,至19世纪下半叶进一步推广到北方。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如表。(单位:千人)由此可知,清代
表:1680﹣1880年中国人口(曹树基——中国人口数据库(1393﹣1953)
年份16801776182018511880
人口184993311645383287437323364339
A.玉米番薯种植与人口同步增长B.玉米番薯推广是人口增长的主因
C.人口压力促进玉米番薯的推广D.北方山地多不利于玉米番薯种植
2 . 原产于智利南部的土豆传到欧洲以后,狄德罗认为“它是胀气的,它不能算作可口的食物,但却可以为仅仅想果腹的人提供合宜的健康食品。”其意在
A.强调食用土豆会影响健康B.说明土豆只适合农民食用
C.肯定食物物种交流的意义D.推动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3 . 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19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因其繁殖力强而侵占草地、损耗土壤肥力和易引起过敏性疾病,后被列为全球性入侵物种。据此
A.人类应该消灭紫茎泽兰等物种B.外来物种引进适应了生态环境
C.物种传播是西方对外侵略手段D.引进物种应该了解其生物特征
4 . 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文中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
A.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B.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C.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D.阻碍了美洲农业发展
2022-02-02更新 | 969次组卷 | 28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5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3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
5 . 下图是世界各大洲农作物和家畜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从图片信息可推知
A.美洲是高产作物甘薯和大豆的发源地B.亚洲在食物物种交流上具有重要地位
C.大洋洲过于孤立导致农业无任何发展D.新航路的开辟促使非洲物种开始外传
6 . 明朝时,中西方文明产生了不同形式的碰撞与交流。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A.“番柿……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
B.“至二十五年,洋商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谓之外洋行。”
C.“诏杭、明、广三州置市舶司,海舶至者视所载十算其一而市其三。”
D.“俗嗜酒,马嗜苜蓿……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葡萄)肥饶地。”
7 . 有研究表明,17世纪出现了全球气候变冷的“小冰期”和全球范围内一系列革命狂潮、国家崩溃的“总危机”,而美洲作物的传播以及引起的“农业革命”则是超越危机的重要因素。这主要说明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A.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B.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C.推动农业发展的集约化D.提高了人类的抗饥荒能力
8 . 著名农史学家石声汉曾对域外引种作物名称做过分析:凡是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凡是名称前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后由海外引入;凡是名称前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凡是名称前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由此可见,中国古近代对域外作物的引种
A.呈单向交流模式B.带有较强的歧视性
C.以美洲作物为主D.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9 . 17世纪初,北美弗吉尼亚的英国移民向英王报告:“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18世纪,北美已经有蛋壳、西西里岛、白、红几种小麦。据此推知,物种的洲际传播
A.改善了土著居民的生活B.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C.改变了殖民扩张的手段D.保障了西方的殖民活动
2022-01-04更新 | 3109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2)
10 . 18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杨格记载:“(法国南部)没有玉米,就必须休耕。而休耕,人们就得缺粮挨饿。而人们可以依赖玉米为生,为小麦季做准备。同时还可以用玉米的秸秆叶片把牲口喂肥。所以它是一大宝物。”这说明玉米的广泛种植
A.加速了圈地运动B.改变了农作制度
C.解决了粮食问题D.推动了商业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