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世界各大洲农作物和家畜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从图片信息可推知
A.美洲是高产作物甘薯和大豆的发源地B.亚洲在食物物种交流上具有重要地位
C.大洋洲过于孤立导致农业无任何发展D.新航路的开辟促使非洲物种开始外传
2 .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传入我国,许多地区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当地人“不产米,仰食四方”,民间海外贸易昌盛,白银大量流入。这说明
A.全球化已影响中国B.长途贩运开始发达
C.经济出现区域分工D.抑商观念已被放弃
3 . 明朝时,中西方文明产生了不同形式的碰撞与交流。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A.“番柿……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
B.“至二十五年,洋商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谓之外洋行。”
C.“诏杭、明、广三州置市舶司,海舶至者视所载十算其一而市其三。”
D.“俗嗜酒,马嗜苜蓿……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葡萄)肥饶地。”
4 . 有研究表明,17世纪出现了全球气候变冷的“小冰期”和全球范围内一系列革命狂潮、国家崩溃的“总危机”,而美洲作物的传播以及引起的“农业革命”则是超越危机的重要因素。这主要说明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A.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B.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C.推动农业发展的集约化D.提高了人类的抗饥荒能力
5 . 下图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新航路之后的物种交换示意图。读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美洲外传的物种以农作物为主                 ②欧洲主要向美洲传播廉价工业品
③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换                 ④物种交换改变了各洲的人口结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20更新 | 311次组卷 | 7卷引用: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北京专用】
7 .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图。该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洲际物种交流频繁B.世界联系日益增强
C.饮食文化相互融合D.自然环境状态改变
2022-01-14更新 | 448次组卷 | 17卷引用:考点巩固卷26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8 . 咖啡原产于非洲,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和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相继开设了咖啡馆;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推广到了北美的波士顿、纽约、费城。这一发展历程体现出
A.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B.物种交流促进生活方式改变
C.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进程D.各大洲的饮食结构趋于同化
9 . 著名农史学家石声汉曾对域外引种作物名称做过分析:凡是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凡是名称前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后由海外引入;凡是名称前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凡是名称前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由此可见,中国古近代对域外作物的引种
A.呈单向交流模式B.带有较强的歧视性
C.以美洲作物为主D.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10 . 17世纪初,北美弗吉尼亚的英国移民向英王报告:“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18世纪,北美已经有蛋壳、西西里岛、白、红几种小麦。据此推知,物种的洲际传播
A.改善了土著居民的生活B.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C.改变了殖民扩张的手段D.保障了西方的殖民活动
2022-01-04更新 | 3107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