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17世纪以来,马铃薯逐渐成为爱尔兰人的唯一主粮,爱尔兰人口从1762年的110万增加到1846年的830万。在德意志地区,直到18世纪晚期人们才开始接受马铃薯,在谷物歉收压力下,马铃薯代替了“自中世纪以来在广大民众中直占主导地位的粥食”。这说明物种交流
A.解决了世界饥饿问题B.延缓了西方殖民扩张的进程
C.改变了区域饮食结构D.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2 . 据学者研究,18世纪中叶开始,玉米和番薯在南方大规模推广,至19世纪下半叶进一步推广到北方。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如表。(单位:千人)由此可知,清代
表:1680﹣1880年中国人口(曹树基——中国人口数据库(1393﹣1953)
年份16801776182018511880
人口184993311645383287437323364339
A.玉米番薯种植与人口同步增长B.玉米番薯推广是人口增长的主因
C.人口压力促进玉米番薯的推广D.北方山地多不利于玉米番薯种植
3 . 16世纪末,马铃薯传入欧洲,欧洲人认为印第安人是奇怪的落后者,作为落后文化的产物——马铃薯,在最初的两百年内,并没有在欧洲民众之间广泛种植,而是仅仅局限于菜园中。这反映出
A.马铃薯未能在欧洲引种成功B.物种交流存在不平等性
C.马铃薯不适合欧洲人的需要D.思想观念影响物种传播
4 . 原产于智利南部的土豆传到欧洲以后,狄德罗认为“它是胀气的,它不能算作可口的食物,但却可以为仅仅想果腹的人提供合宜的健康食品。”其意在
A.强调食用土豆会影响健康B.说明土豆只适合农民食用
C.肯定食物物种交流的意义D.推动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5 . “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B.物种实现了世界性的自由流动
C.物种交流丰富了亚欧社会生活D.商品输出成为殖民扩张的手段
6 .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下列作物,原产于美洲的是
①葡萄   ②甘薯   ③玉米   ④甘蔗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7 . 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19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因其繁殖力强而侵占草地、损耗土壤肥力和易引起过敏性疾病,后被列为全球性入侵物种。据此
A.人类应该消灭紫茎泽兰等物种B.外来物种引进适应了生态环境
C.物种传播是西方对外侵略手段D.引进物种应该了解其生物特征
8 . 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文中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
A.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B.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C.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D.阻碍了美洲农业发展
2022-02-02更新 | 969次组卷 | 28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5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3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
9 . 除了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B.导致亚非拉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C.推动了物种在世界范围的交流D.导致美洲等地区日益贫困落后
2022-01-27更新 | 380次组卷 | 4卷引用:选必2第1单元(基础卷)
10 . 观察下图,下列关于15世纪末辣椒传播路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①处传入④处B.从②处传入④处C.从③处传入④处D.从③处传入①处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