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关于意大利玉米种植的两则史料。这两则史料可用于(       
史料一

在著名画家拉斐尔(1483~1520年)和达·乌迪内(1515~1517年)的画中,玉米苞种植于花园中,当作花卉来欣赏

史料二

1584年,玉米出现在威尼斯一个农民死后的农场财产清单中。1588年,玉米构成一个农场主送给修道院礼品的一部分。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记载,“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且赖以维生的资源”

A.研究新物种的引进价值的变化B.分析欧洲与亚洲间的物种大交换
C.印证价格革命降低农产品价格D.准确把握玉米传入欧洲的时间点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一:考古学家发现,玛雅人、阿兹特克人的图画象形文字,石柱、石壁、石板上的刻字图画铭文中都有反映可可的图像刻画字。

史料二: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远航探险来到中南美洲,据其《航海日志》记载,7月30日,西班牙船队抵达洪都拉斯北岸海外的瓜纳哈岛。在这里他们碰到一条又长又宽的独木舟,上面有二十多个桡夫和好几个像是商人或船主或酋长(家属)的男女乘客。“船舱”里放着各种东西和一大堆可可豆。

史料三:西班牙史学家德奥维多在1532—1557年写成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描述了尼加拉瓜地区的可可栽培:“他们在可可树行间也栽种其他树……它们长得高大,大小尺寸是可可树的两倍。它们保护可可树免遭太阳暴晒,用它们的枝叶造成一片绿荫。”

材料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等。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范围真正囊括了全世界,形成了体系。1947年10月30日,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在《关税减让最后议定书》上签字,1948年1月1日生效。缔约国每年召开一次大会,就国际贸易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谈判,特别是对主要商品的税率进行协商达成减让协议。总协定缔结后,成员国多次进行多边贸易谈判,世界贸易的90%在缔约国间进行,是名副其实的“经济联合国"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当代卷》


(1)指出材料一中三则史料的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传播”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4-01-28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邵东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关于番薯传入中国的不同史料记载。据此可以确定的事实是(     
史料出处
漳人初得此种,虑人之多种之也。诒曰:食之多病。近年以来,其种遂胜。《漳州府志》(1573年)
番薯,皮紫,味稍甘于薯芋,尤易蕃。郡本无此种,自万历甲午(1594 年)荒后,明年都御史金学曾抚闽,从外番丐种归,救民种植以当谷食,足采其腹,荒不为灾。《福州府志》(1613年)
福州船出海陈振龙者往吕宋国觅番蓣种,挟小篮中而来……他谷皆贵,惟蓣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明)苏琰《朱锁疏》
A.官修方志史料价值高于私人撰述B.番薯最早传入之地应为福建漳州
C.多种史料互证即可得知历史真相D.番薯的功用在明末即已受到重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菜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菜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晨,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乾隆时刘汶《种烟行》一诗说道:“新谷在场欲糜烂,小麦未播播已晚。问何不敛复不耕,汲水磨刀烟上版。……愚民废农偏种烟,五谷不胜烟值钱。……往者岁歉难举炊,谁家食烟能疗饥。”该诗(     

A.道出了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B.表达了作者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C.反映了自然经济结构已解体D.是研究物种传播的第一手史料
6 . 如图所示,1542年德国出版的《植物志》中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该史料可(     

【注】这幅图是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自生长着的玉米,再由一位素描师把彩图转化为黑白线圈,1542年,被录入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编纂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
A.用于研究玉米最早传入欧洲的时间
B.用于研究玉米传入欧洲后功能的变化
C.说明玉米已经在德国的庭院中广泛种植
D.说明玉米已被欧洲农民广泛种植,成为重要粮食作物
7 . 下列是明朝记载玉米的一些史料,对其推论正确的是(     
来源成书时间关于玉米的记载
河南《襄城县志》嘉靖三十年(1551年)“玉麦”
甘肃《平凉府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番麦”“西天麦”
(明)田艺衡(杭州人)《留青日札》序作于1572年“御麦出西蕃,旧名蕃麦,以其曾经进御,故名御麦。”
(明)兰茂《滇南本草》(药物学专著)最晚成书于1476年“玉麦须(玉米雌蕊花丝),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
A.《襄城县志》可佐证玉米种植已遍布全国
B.《平凉府志》可佐证玉米传入中国的途径
C.《留青日札》说明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
D.《滇南本草》说明玉米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8 . 《金薯传习录》记载: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陈振龙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凤冈陈氏族谱》记载:万历庚辰,陈益泛舟安南,贿酋奴,获著种,伺间遁归。此材料可说明,甘薯(       
A.其原产地尚待考证B.在明万历年间始传中国
C.溯源工作史料丰富D.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麦原产于西亚。中国关于麦类作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其中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周礼·天官·疾医》: “(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 “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史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位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并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摘编自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1618 年,小麦从英国传入弗吉尼亚殖民地。独立战争以后,中西部地区也开始种植小麦,这一时期酿酒业和畜牧业对小麦和其他谷物的需求量增加,是刺激小麦和谷物种植的主要原因。1870 年后,美国政府先后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开发大平原。20世纪初,美国开始大规模普及拖拉机,早已建好的铁路网,把小麦等农作物源源不断地运往东西海岸,远销欧洲。一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美国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

——摘编自《美国社会历史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麦类作物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小麦广泛种植的原因。
10 . 在中世纪,一个勃艮第的农奴若想获得自由,必须向当地的修道院院长缴纳1磅胡椒;在15世纪的英国,一磅胡椒的价值与一头猪相等;在一些表现中世纪商业的文艺作品中,人们常常能看到天平上胡椒的另一边是金子。16世纪以来,胡椒逐渐成为欧洲寻常人家的调料。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百姓生活状况得到改善B.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C.东西方贸易的快速发展D.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2024-01-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