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2001年,福建研发的菌草技术作为中国官方对外援助项目首次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如今,菌草技术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青年和妇女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菌草技术的推广(     
A.稳固了中非间的友好关系B.构建了合作共赢的国际体系
C.体现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D.平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2 . 下图表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数量下滑,粮食产量及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为了应对这一形势,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A.取消农业税提高农民积极性B.制定法律保障食品安全
C.进一步加大粮食的进口力度D.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干预
3 . 197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30476.5万吨,2005年达到了48402.2万吨,中国人均粮食已达世界水平的1.2倍。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这得益于中国(       
A.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B.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C.对粮食储备技术的重视D.与世界粮农组织的合作
2024-01-12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吴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继承汉唐以来由政府统一管理粮食征调、储备的办法,设置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善的仓储系统。宋代仓储多建于城市及近畿,乡村受惠有限。北宋初期,开封建有多座全国性、规模大的粮仓,受纳四河(汴河、黄河、惠民河、广济河)漕粮。为了将东南漕粮输送至京师,北宋在江淮漕运中实行转般法,于真、扬、楚、泗诸州设置了七所转般仓。常平仓“遇贵量减市价菜,遇贱量增市价籴”,平准粮价,调节粮食市场;广惠仓侧重于常规性济贫,是为配合政府福利机构而专门设立的恤贫仓储。从宋代仓记等文献记载来看,社仓等地方性备荒仓,在创办与管理上,既有地方政府参与,也有士人、富民、僧人等参与。这些基本奠定了元、明、清备荒仓储制度发展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杨芳《“国家大本,足食为先”:宋代仓储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材料二   武汉的仓储承继国民政府,多年来仓制混乱,加之层层盘剥之下举步维艰,储藏问题频发,周转赈济等功效更是名存实亡。19531957年正值一五计划,恰逢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和三大改造实行,武汉粮仓建设如火如荼。根据全国储运工作会议及《国家粮食仓库管理暂行办法》等指示,武汉粮食管理部门陆续开展粮食进出库、粮库普查、管理工作等,并结合武汉区位优势特点,提出了“查仓清资,摸清家底,加强计划运输,保证完成运输任务,提高科学技术,确保粮食安全,完成节约任务”的工作方针,并于1957年进一步提出“重防于治,治早、治好、治了”的工作重点。武汉粮仓在发展中展现出功能的扩充,如社会保障与救灾,丰年广积粮,灾年调存粮救济,发挥了仓储“储蓄池”的作用。

——摘编自张子涵《19491966年武汉粮食仓储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仓储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影响宋代仓储制度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武汉仓储制度的优势,并谈谈你对中国粮食仓储制度的认识。
5 . 有学者在论及19世纪初英国食品生产者广泛使用化学染料的问题时说:“一种食品或饮品 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人经手 ……在工业链条中,个人并不用直接面对消费者, 而原材料总是尽可能地被压到最低 …… ”这一论述
A.体现了对科技进步的认同B.肯定了市场竞争的积极性
C.揭示了社会分工的局限性D.剖析了餐饮业的暴利来源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耕地严重不足。自明中叶起,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自海外传入中国,这些作物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传入黔东北地区,促进了西南山区山地资源的开发。据统计,清顺治年间黔地耕地面积比明万历年间增加了16000项,黔地宣慰使每年进贡粮食高达三万石。据载铜仁地区当时的亚类已达二十种以上,高粱有五种之多。这些高产作物流入市场,成为酿酒的原料。高产作物还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干粮以作备荒之用,或者加工成各种饲料。当然山区主要以砍伐森林来种植,乾隆年间贵州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到嘉庆年间,老虎等大型动物也成罕见。贵州是喀斯特地貌普遍发育的地区,山坡土层薄,地表土本来就容易大量流失。

——摘编自李锦伟(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对西南山区的影响-以黔东北地区为例》

材料二   18671937年中国大米、小麦、面粉分类进出口状况(单位:市担)

项别
时间
进口总量大来进口大来入超小麦进出口小麦出入超面粉进口面粉出入超年均进口年均入超
1867~19212.76亿466461出口322出超311---1903~1914:入起204
1915~1921:出超143
502419
1922~19375.20亿18731.861进口880入超828504入越47532503168

——摘编自徐畅《近代中国粮食进口中的阶段和影响》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不以牺牲耕地促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流通、消费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系列开发和整体建设。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健全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确保各地国储库和中央储备粮规模的稳定。

——摘编自尹成杰《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引进高产作物的背景,并说明对黔东北地区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7~1937年中国粮食进口呈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重要经验。
7 . 《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冰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薹,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B.政府重视物种交流
C.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2023-02-11更新 | 812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求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2001-2011年中国主要农业机械数量和增长率。据此可推知(     
年份小型拖拉机(万台)年均增长率(%)大中型拖拉机(万台)年均增长率(%)联合收割机(万台)年均增长率(%)
20011305\83\28\
200615683.717215. 75715.3
201118112.944120.711114.3
A.我国走在现代化农业的前列B.现代化农业机械得到全面推广
C.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D.工业化决定农业现代化的水平
9 . 2009年2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12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正了该法律;2021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第二次修正了该法律。这表明
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C.粮食安全获得立法保障D.消除饥饿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2022-03-11更新 | 656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据如表可知,大豆种植在美洲逐步推广。这主要是因为
1765年原产于中国的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1931年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医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A.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B.大豆品种的适应性强
C.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D.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2022-01-21更新 | 639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吴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