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耕地与粮食种植情况统计(部分)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2.35.723.856.427.210.714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94949090908585

材料二   对粮食安全的衡量可以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粮食的总供应量充足,二是能够使所有人获得需要的粮食。在传统社会,农业的收成主要依赖于自然因素,一旦气候变化,就会对粮食产量进而对粮食安全形成较大的影响。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地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粮食产量的高低。在同一时间,有的地区粮食丰收却“粜售不出”“粮价低贱”,而另一地区则因为粮食歉收而人们“食不果腹”。同时,在古代阶级社会里,无地少地的农民因封建剥削制度的影响而在粮食分配中处于弱势,最易发生粮食危机。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影响古代粮食安全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保山坝,是保山农业的代表。史料记载,远在殷商时代,保山坝土著居民“濮人”已向商朝纳贡。保山坝人更是以吃苦耐劳的“大肋巴”精神,精心耕耘着自己的家园,逐渐摸索出一整套向大地要粮的过硬本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惠农政策。保山积极响应国家政策,1990年在保山坝6个乡(镇)50个行政村(办事处)建设10万亩吨粮田,并组织吨粮田指挥部负责实施。新型两系杂交粳稻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十四个“保大麦系列”新品种通过国家品种登记。保山市啤饲大麦高产栽培五年创五个全国第一。1957至1995年,保山地区累计调出84.8亿公斤粮食支援全国各地,2018年保山市粮食已连续十五年增产,被人们赞誉为“滇西粮仓”。

——摘编自郑家文《保山市粮食生产发展的辉煌历史成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保山粮食生产发展的措施及其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保山粮食生产发展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3-08-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我国年消费的粮食数量2021年达到14000亿斤左右,而世界粮食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6800亿斤。我国每年消费大米2900亿斤,而世界市场大米的可贸易量只有700亿斤。我国每年消费猪肉5400万吨.而世界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900多万吨。这一状况(     
A.源于各国对粮食生产的轻视B.凸显了粮食自给的重要性
C.激化了我国的粮食紧缺问题D.对世界食品卫生形成威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2月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材料一     中国历朝历代无不认为“国家大本,食足为先”。大部分历史时期供求相对平衡,但是粮食的宏观安全不等于粮食微观安全,即家庭或者个人的粮食满足程度。首先,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互相交织与紧密结合。因此,粮食生产经常会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季节性和波动性。其次,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相当复杂,各个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农业生产。再次,在古代阶级社会里,各个社会阶层对生活资料的支配权利有着本质区别,官僚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粮食。而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需要向封建国家和地主缴纳租税钱粮,灾荒年份自己的剩余粮食经常难以满足生活需要,最后往往沦为难民,粮食安全系数低。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历代帝王都硕布相应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法令,对粮食的生产、流通和分配进行全面的控制和干预。面对自然灾害,封建政府和劳动人民采取了积极措施防灾抗灾,取得了显著成效。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16世纪英国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都铎政府陆续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粮食政策:第一,制止圈地运动,保证粮食生产。第二,加强粮食收购,增加粮食供应。第三,严格市场管理,控制粮食流通。第四,鼓励国际贸易,稳定国内粮食市场。这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需求日益增长的压力。1455—1607年间24个郡圈地所占比例仅为2.75%。在16世纪中期以后,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日益增大,在市场力量作用下,粮食生产基本得到了保证。以伦敦为中心的全国性粮食市场开始形成,粮商迅速崛起。在粮食市场管理体系及粮食流通政策上,都铎政府极力贯彻国家干预的重商主义政策,在平衡国内各地粮食供求、稳定粮价、接济穷人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经营新兴农业的乡绅等新兴阶层极力主张利用有利可图的国际市场出口粮食,随着他们经济力量的壮大逐渐左右国家政策。

——摘编自张乃和、王明伟《16世纪英国粮食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粮食微安全的因素,并阐述古代统治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英国粮食政策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几点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下列选项中,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②中国发布《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提出“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
③联合国安理会多次牵头组织、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
④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兴衰,周宣王时,卿士虢文公提出“王事惟农是务”观点。战国时,商鞅把“耕织”视为本业,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唐律疏议》规定:“诸仓库及积聚财物,安置不如法,若暴凉不以时,致有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

——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首先解决农村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适应发展农村信贷事业的需要,中国农业银行应当积极做好农村的信贷工作”,2017年《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1994年国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6年将“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写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此外,在粮食补贴、粮食购销储运等方面不断出台新举措。

——摘编自《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

材料三   1972-1974年发生世界性粮食危机。1小麦期货价格创下了125年新高,大豆价格从每蒲式耳3.31美元急升到12.90美元。全球粮食价格在1972-1974年间,上涨了2倍。世界粮食库存锐减,谷物库存降至年消费类的10%

——摘编自中华粮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并简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72-1974粮食危机发生的原因,并简要谈谈启示。
2022-07-06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731年,纽约市政府颁布的面包法规定,面包师必须将其姓名的缩写印在面包上,市长和市议员每3个月要确定一次面包的质量。这表明(       
A.公共卫生开始走向制度化B.政府重视食品安全
C.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萌发D.民众安全意识增强
2022-07-06更新 | 306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蔗糖这一来自旧大陆的食物,它是在美洲被广泛种植,然后又回流到欧洲,带来了饮食和社会关系上的革命。1492年之后,甘蔗种植园逐步遍及整个美洲,尤其是在加勒比海地区。蔗糖产量的增加,导致欧洲糖价不断下降。之前只有贵族才吃得起的价格昂贵的调味品,到1800年左右已经成为普通人的日常必需品。


传统的用香料、盐或糖腌制食物的方式,固然有其优点,但却使食物丧失了新鲜的味道。中世纪的欧洲人为了吃到新鲜的肉,只能在入冬后宰杀家畜,也属无奈之举。1835年、1874年,美国人雅各布·珀金斯和德国人卡尔·冯·林德在大西洋两岸先后发明了制冷机和冷冻机,自此,食物特别是肉类更易于储存。1882年2月,一艘满载5000头冷冻羊的汽船从新西兰起航,经过98天的长途航行,顺利抵达伦敦。人们发现,船上冷冻羊肉的味道与现宰活羊的味道并无二致。

——摘编自张旭鹏《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食物传播与储藏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近代以来餐桌上的食物所具有的史学价值(提供史学研究的方向)。
10 . 针对俄乌局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4月5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做出急迫表态:在粮食方面,我们敦促所有国家保持市场开放,抵制不合理和不必要的出口限制,并向处在饥饿和饥荒风险中的国家提供储备。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欧洲国家没有能力保障本国粮食安全
B.地区冲突是引发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C.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取决于市场的开放
D.国际组织致力于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