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统计的1914年和1941年美国玉米产量情况。对表中所示变化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     
时间单位面积产量/千克每公顷农民高产竞赛记录/千元每公顷
1914年16357000
1941年198012009
A.生产竞赛的开展B.育种技术的进步
C.政府补助的增加D.农村生态的修复
2 . 阅读如表,据此可知(     
世界各地区饥饿人口数量及饥饿发生率变化情况表(单位:百万、%)
地区1990—1992年1995—1997年2005—2007年
数量发生率数量发生率数量发生率
发展中国家826.720768.117835.216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54.31253.31147.18
近东和北非19.6629.5832.47
发达国家16.7<519.4<512.3<5
A.发展中国家的饥饿人口数量与饥饿发生率同向变化
B.粮食杂交新技术为世界消除饥饿作出突出贡献
C.发展中国家不同区域的饥饿人口数量均在持续下降
D.保障粮食安全仍应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
3 . 新航路开辟后,花生由南美洲传到旧大陆,但主要由种植者自己食用,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不大。1900年前后,德国和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花生和花生油的几十种工业用途,印度、西非和中国的花生产量和出口量由此大增。由此可见,花生的传播与种植(     
A.主要缘于工业革命进程的推进B.以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为前提
C.迅速提高了农业的商品化程度D.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
2023-05-10更新 | 611次组卷 | 1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六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二模联考历史试题
4 . 1949~1980年,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
1981~1995年,集体农机站逐渐解体,农机工业重点生产适合当时农村规模经营的小型农具等;
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联合收割机异军突起。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①得益于农业科技进步                                     ②实质是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
③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④借鉴西方国家经济建设经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19年中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占全球20%人口的粮食需求。据此可知,“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有
①政府重视粮食安全②农村土地所有权变革③农业科技投入增加④农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6 . 国家统计局《2020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显示,辽宁省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467.8亿斤,为历史第三高水平,“中国碗,辽宁粮”表明粮食主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和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下列属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利因素是
①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②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③工业化、城市化加速   ④全球人口的大增长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