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据云梦出土的《秦简》《秦律》记载,当时,从粮食、衣着、牲畜,到陶、木、铁器,都由官府经营,工师等“工隶臣”也为国家所有,于是出现了“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等现象。这些政策(       
A.改变了秦朝社会阶层结构B.体现国家对经济调控能力的增强
C.表明私营手工业迅速萎缩D.反映出“工商食官”体制趋于严密
2 .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铜,并逐渐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看,青铜器最早出现在(     
A.西亚、北非地区B.小亚细亚半岛东部
C.中国的黄河流域D.小亚细亚半岛南部
2024-06-1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测试(五)历史试题
3 .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各地市场上的商品种类明显增多,尤其是经济作物种类不断扩大。蔬菜、水果、养蜂、养鱼、种药、花卉等行业也都出现了专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这(     
A.体现了重商主义的盛行B.反映了南方社会秩序的稳定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说明南方政权统治者较开明
4 . 红山文化晚期主要遗址出土石器543件,其中包括石耜、石刀、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镞、石球、敲砸器、刮削器、石网坠等。据此可推知,红山文化晚期(     
A.工具制造水平取得突破B.农业与手工业分离加剧
C.农耕定居生活开始出现D.多种经济生产方式并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金世宗曾过问“奚人六猛安,已徙居咸平、临潢、泰州,其地肥沃,且精勤农务,各安其居。女真人徙居奚地者,菽(豆)粟得收获否?”据此可知,金代(     
A.粮食问题严重B.猛安谋克制度完善
C.重视农业生产D.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2024-06-1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相传“七夕”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后因牛郎织女传说融入方作为一个纪念性节日而存在;七夕节的习俗也逐步包含了乞巧、求爱情、求子等多方面的意义,其中又以乞巧为核心。七夕节民俗的形成(     
A.折射出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B.反映古代女子对爱情的期许
C.根源于天文历法知识的进步D.体现了封建迷信思想的盛行
2024-06-08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东汉建立后,刘秀采取“退功臣,进文吏”的政策,令勋臣贵族广置田产而不问朝政。此外,皇亲国戚和大批实力雄厚的商人也成为大土地所有者。这些历史现象集中反映出东汉(       
A.外戚势力膨胀的政策因素B.庄园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C.土地兼并缓慢的历史原因D.自耕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024-05-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守李冰穿广都(今四川双流县境)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这一记载与成都附近汉墓出土的画像砖描绘的情景(盐井取卤用的起重设施、汲卤滑轮以及火井煮盐活动)相辅相成,互相印证。这些史料表明(     
A.汉代蜀郡井盐已供给全国市场B.秦汉时井盐的产量高规模大
C.汉代继承了秦国井盐生产工艺D.战国时期就已实现盐铁官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山顶洞人时期,我国开始出现捕鱼,主要地点是在附近的池沼;新石器时代捕鱼开始普及;周代有海上捕鱼,并对捕鱼实行管理,限制破坏水产资源的渔具;明代海洋捕捞业继续受到重视,出现了大渔船及禁海期。由此可知,推动我国古代捕鱼业发展的因素是(     
A.商业的发展B.集体劳作的方式
C.国家的推动D.生产工具的进步
10 . 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农器图谱》中对当时的农具做了详尽介绍。比如在翻土整地方面,人们创造出适合不同需要的铁犁,还创制了畜拉的耙耢和水田用的耖,用来碎土和耱平土地。在播种工具方面,劳动人民又对耧车作了重大的改进。这一介绍(     
A.反映了农具发生革命性变化B.显示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突出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D.体现了生产工具初具专业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