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表:“楚国疆域内出土的铁器”,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     
地点出土情况
湖南长沙、衡阳发掘的61座墓中共有21件铁器,其中铁农具17件,占全部铁器的81%
楚纪南城(湖北荆州)出土了33件铁器,其中农具19件,占全部铁器的58%
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等大量铁农具出土,种类也较多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手工冶铁业生产集中化D.农耕中普遍运用铁农具
2 . 中唐以后,富民庄园方兴未艾。作为劳动力的“无田小民”,与庄园主之间经过协商与谈判,形成“明立要契”的租佃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A.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门阀士族垄断权力
C.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租佃关系日益普及
4 . 下图所示为在四川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的一幅画像石,图中兵器架的左右各有一部织机,两名妇女在织机上进行操作,织机样式与目前民间散存的织机类似。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民间手工业生产专业化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庄园手工业发展的情况D.政府官员生活的奢靡
5 . 在商周时期的安阳殷墟、洛阳庞家沟和山西侯马的铸铜作坊遗址中,除了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铜范外,还出土有融铜炉、烘范窑、鼓风管、坩埚、铅锭、铝锭及各种礼器、兵器和工具等半成品。此外还有工作台、水井、道路等。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     
①家庭手工业发展最高水平   ②冶铁技术体系建立情况
③金属冶炼工具的工艺水准   ④铸造青铜器的工艺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据考古发掘,河南辉县战国墓葬出土了铁犁、铁锄、铁铲、铁斧、镰刀等铁器90余件。有学者认为,这可为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普遍使用铁器提供实物证明。这说明,战国时期中原地区(     
A.粮食产量出现显著增长B.冶铁技术已经领先全国
C.农业耕作效率得到提高D.民众普遍掌握冶铁技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元初王桢《农书》所载100多种农具,其中绝大多数宋代均已有之,并且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系列。这个农具家族中的多数成员,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表明宋代(       
A.基本完成了传统农具的定型化B.南北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没有差异
C.小农经济处于持续不断衰退中D.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8 . “匣钵由来格不同,一般层叠着砂工;更多平匣排清器,遥望馒头正出笼”。对诗中“匣钵”的解读正确的是
A.提高了馒头烹制的效率B.可以防止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C.可以调节坯车转动快慢D.为了防止器物烧制中的粘连
2022-05-05更新 | 307次组卷 | 5卷引用:作业07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2022年【暑假分层作业】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这种变化说明
A.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D.集体劳作正在瓦解
2022-03-22更新 | 2096次组卷 | 48卷引用:辽宁省协作体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考古发掘看,春秋到战国早期的铁器,多出自墓葬,且数量很少。例如在山西长治分水岭的12号墓中共发现430件随葬品,其中仅有铁(一种农具)4件;14号墓中共发现1005件随葬品,其中仅有铁铲3件,铁钁1件,其余多为青铜器。据此推知当时(     
A.铁器最终取代青铜器B.铁犁牛耕已少量出现
C.生产力并未完成转型D.青铜农具数量非常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