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唐朝江南农民与六朝农民相比,农业生产选择的范围大幅扩大,出工日数和劳动技能、劳动强度都有增加,并且农民家庭各个成员的劳动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     
A.精耕细作耗时过多B.生产关系出现新突破
C.经济重心仍在北方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2023-04-29更新 | 774次组卷 | 8卷引用:纲要上第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辽西、辽北和辽东地区的辽代城址、窖藏和墓葬中发现铁制的农具,其形制与中原同类的器物完全相同。在昌图县、皂新县和北镇市等地,先后发现了侧面内部带有契丹文印记用来铸造铁犁的铜范。这些考古发现可用来佐证辽代(     
A.契丹民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B.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广泛
C.辽宁地区已具精耕细作色彩D.经济模式与中原地区一致
3 . 如表内容是宋朝皇帝(部分)颁发的一些关于植树的诏令。宋朝统治者此举意在(        
   诏令内容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二
十为差,桑枣半之……佐春秋巡视,书其数”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令诸路州府各据本县所管人户,分为等第,依元(原)定桑枣株数,依时栽种……如将来增添桑土,所纳税课并依元(原)额,更不增加”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民种桑柘,毋得增赋……令民即其地植桑榆或所宜木官计
其活茂多寡,得差减在户租数,活不及数者罚,责之补种”
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增强官民重农意识
C.减轻农民赋税负担D.改善乡民生活环境
4 . 西汉前期农业领域中出现了一批专事田畜生产的大户。如桥姚有“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在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许多经营农业、渔业、林业生产的专业户。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汉初(     
A.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B.农业生产呈现区域化趋势
C.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D.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考古发现,唐代犁铧出土地点分布广泛,但大体有四种形式:尖锋、三角形、两翼突出、宽大于长;蛇刃、铧身修长、后边内凹、长大于宽;尖锋、等腰三角形、铧面平直、銎身体薄;尖锋、三角形、体小、长銎。这反映出唐代(     
A.铁业官营保证了产品质量B.冶铁业的技艺水平领先世界
C.铁农具种类多且分工细致D.农业生产得益于手工业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都对汉代主要农作物的播种时间做了详细记载,据下表可知在此期间( )
作物名称《氾胜之书》《四民月令》
种禾无期,因地为时,三月榆英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二、三月时雨降,可种植禾;四月蚕入簇,可种禾——谓之上时。
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三月种秔稻,四月种秫稻。三月时降雨,可种秔稻。
黍者暑也,种者必待暑。先夏至二十日,此时有雨,疆土可种黍。四月蚕入簇,时雨降,可种黍。五月先后各二日,可种黍。
A.自耕小农稳定发展B.农时安排体现劳动智慧
C.耕作技术明显进步D.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2023-03-02更新 | 337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妇好为商王武丁的王后)出土的7件铜铲,制作精致,形制特殊,柄部及器身饰有花纹,在商代铜铲中极为罕见。这反映商朝(     
A.重视农业生产B.青铜农具广泛使用
C.女性地位提高D.礼乐文化高度发达
8 . 秦汉之前,土地买卖主要在贵族之间进行,平民之间的土地买卖并不普遍。而到汉代,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到土地买卖中来,贵族官僚所交易的地块较大,而平民百姓进行的多是小块土地的买卖。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A.豪强地主势力逐渐崛起B.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
C.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D.国家财政收入面临困境
2023-01-26更新 | 44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B.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C.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D.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023-01-10更新 | 4298次组卷 | 30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春秋战国时期,农民耕作“百亩之田”可以养活五到九个人,比之前养活的人口多。这使得“五口”到“九口”之家的小农,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百亩之田”和农业生产主力的变化根本上取决于(       
A.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法家思想已深入人心D.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