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在世界冶金史上,中国炼铁开始的年代虽非最早,但冶炼生铁并铸成铁器的时间却比国外早二千年。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来看,在春秋晚期,已有铁削、铁斨、铁镈、铁锸、铁铧、钢剑等铁制农具和兵器。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冶铁和铸造技术的进步
C.统治者对手工业的高度重视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位于河北北部的战国时期的燕下都44号墓,发掘出铁器 79 件,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铲、镰等,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据此可知当时
A.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C.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D.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前59年王褒到(四川)湔山时写下了《僮约》,描述了田庄经济的场景:“脍鱼炮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绵亭卖席;贩于小市;往来市聚”。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模式专门性B.田庄丰富的商业活动
C.自然经济封闭性D.辞赋夸张无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中国历史上粮食生产状况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
时期战国晚期西汉晚期唐朝宋朝清中期
粮田面积(亿亩)0.852.241.993.96.18
人口(亿)0.20.60.531.043.61
粮食亩产(公斤/亩)108132167154.5183.5
人均占粮(公斤)460.5496.5628579.5314
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落实B.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发展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人地矛盾得到缓解
6 . 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掌握的一项陶瓷业技术,这一技术的运用
A.提高了陶瓷器的成品率B.使器物在烧制中不粘连
C.能够控制坯件的形状和厚薄D.反映我国陶瓷技术领先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提到:汉朝农业产量高于中世纪的欧洲,欧洲每英亩500磅的产量就被视为高产,而且由于种植的谷物品种产出率低,收成中的1/3必须留作种子。中国人留种要少得多,而得到的回报却要多得多。汉朝农业高产是由于
①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使用②龙首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
③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④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 . 观察西汉末期、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柱状图(单位:户)。图中数据变化表明
A.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迟滞B.南北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C.汉王朝经济实现了复兴D.个体农耕经济体系形成
2022-01-20更新 | 71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墨子》载:“橐(注,鼓风吹火用的器具)以牛皮、炉有两瓿,以桥(注,驱动鼓风器的杠杆)鼓百十。”《越绝书·吴王阖闾内传第四》有“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然后“金铁乃濡,遂以成剑”的记载。材料表明
A.中国是最早铸造铁器的国家B.金属冶炼已经使用鼓风技术
C.水排的使用提高了冶炼水平D.金属冶炼已经使用煤做燃料
2022-01-10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课时基础识记与对点精练(选择性必修2)-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10 . 耕耙耱技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碎土保湿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左图古代和右图当代的耕耙耱技术,这说明了耕耙耱技术
A.操作的原理延续至今B.引领现代化农业革新
C.劳作实用性大大增强D.对农业生产无甚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