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经考古发掘,陕西宝鸡出土西周青铜器何尊,尊上刻铭文“宅兹中国”;湖南长沙出土一西汉后期铜镜,镜上鎏金“中国大宁”;广西梧州出土一东汉鎏金“中国大宁”四神博局镜;新疆民丰出土一件汉代织锦护臂,上书篆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湖北武汉博物馆馆藏汉代“中国人民”五乳神兽画像镜一面。由此可见,古代中国(     
A.国家名称西周确定B.手工业门类较齐全
C.文化共同体较稳定D.文化繁荣影响深远
2023-08-0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如图所示是汉代画像石《盐井》拓片,图中的人们正在烧柴煮盐。成书于东晋的《华阳国志》则记载了汉代四川使用天然气煮盐的“火井”。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画像石作为一手史料比《华阳国志》更为可信
B.画像石属于艺术作品史料价值不如《华阳国志》
C.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补充可丰富历史认知
D.现有的史料难以支持汉代四川盐井问题的研究
2023-07-31更新 | 15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朝时期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引种占城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这些变化表明(     
A.精耕细作不断发展B.耕作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C.政府强化重农抑商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2023-07-28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朝,出现了出租土地与自己直接经营相结合的“经营地主”和向地主租赁土地雇佣经营的“佃富农”;清朝,“经营地主”数量有所减少,而“佃富农”数量大大增加。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所有制的变革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经济作物种植扩大
2023-07-2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西汉,氾胜之在总结前人农业技术思想的基础上,对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进行总结,提出了适时耕作以蓄墒(墒,指土壤的湿度),耕后摩平以保墒,加强镇压以提墒,积雪蔺雪以补墒等保墒防旱技术。该技术(     
A.标志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B.保障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C.蕴含了中国传统自然观念D.加速集体劳作方式的瓦解
2023-07-2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考古研究表明,非洲不同地区开始开采铁的时间如下:在现代坦桑尼亚的湖泊地区,是公元前7世纪;在北非的梅罗伊,是公元前5世纪;在西非的诺克,是公元前4世纪;在东非的北部大湖地区,是公元前3世纪。据此可知,非洲(     
A.是世界较早炼铁的地区之一B.发展受到欧亚地区影响
C.冶铁技术得到广泛交流传播D.基本使用铁器进行生产
7 . 清代乾隆年间,土地所有者每亩土地向政府纳税约合银3分,粮半升左右。而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高达一石粮食、约合2两白银。这一状况(       
A.激化了官民矛盾B.导致小农经济瓦解
C.刺激了土地兼并D.加重了自耕农负担
8 . 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砖上的桔槔图象,其汲水的原理为“凿木为机,后重前轻”“引之则俯,舍之则仰”。该工具(     
   
A.提高冶铁业效率B.适应了“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
C.借助自然力运作D.体现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的运用
9 . 下图为魏晋时期甘肃嘉峪关新城5号墓出土的采桑图画像砖。这一画像砖的出土可用来印证(     
   
A.魏晋时期丝织业开始出现B.河西地区丝织业有所发展
C.河西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D.河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
2023-07-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再度掀起殷墟热。自1933年至今,这里相继发现13座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随着殷墟考古与研究的深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是商汤灭夏并定都殷的历史见证
②陶器生产开始采用坯车控制坯件的薄厚
③青铜器比较多的用于农业生产
④史书中有关商朝的记载,得到了考古发掘的验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