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原始社会晚期,人们制造和使用磨光石斧、石铲、木铲、骨耜、双齿木耒、石锄、石刀、陶刀、骨镰、蚌镰等工具进行农业生产,牲畜饲养业也迅速而普遍地发展起来,且牲畜的饲养由原来氏族成员共同劳动逐渐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材料所述状况(     
A.密切了氏族之间的联系B.造成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C.促进了早期国家的出现D.易导致贫富分化的出现
2 . 如图为河南省密县打虎亭发掘的东汉画像石。画像石的右边有一座高大仓楼,中部是一身穿长袍、面肥体硕的地主席地而坐。地主对面是缴纳地租的农民二人,地主家中的家丁在协助收缴地租。该画可用于研究当时(     
A.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B.常平仓在郡县的设置情况
C.商品经济的繁荣局面D.租调制对农耕生产的影响
2023-11-18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蜀农业已进入锄耕阶段。相传大禹导江为沱,分引岷江上游洪水。先秦时期,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主要由人工河道、堰塘、大坝、渠、沟等组成,起着排洪和灌溉二重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古蜀人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丰富治水经验和水利工程技术,就没有后世的都江堰。这也是成都平原农业经济开发四五千年,成都城市历经3000多年仍充满生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生活在常遭洪水侵害的两河下游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学会了修建大坝,池塘、沟渠,各个村落在日趋复杂的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逐渐融合和统一。进入青铜时代后,大河两岸城市兴起,谷物成为城市最大的出口产品,平原上许多城市都建造了由运河、大坝、蓄水池、沟渠、引水管等控制的排洪灌溉系统。

即使是商代古蜀第一大城市三星堆,其遗址中也有被洪水冲刷过的痕迹;而美索不达米亚两河爆发洪水往往是在每年的46月,那时,春季谷物已经收获了。成都平原雨量充沛,而美索不达米亚一年中有8个月基本无降雨。因此,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两地的灌溉系统各有侧重。乌鲁克、乌尔都曾经是平原上最大的城邦,先后称雄美索不达米亚。但是,它们也尝到了土壤盐碱化的恶果。与此相对应的是,美索不达米亚中部、北部地区地势较高,有天然的排水条件,而且,北部山地有足够的降雨,基本不需要灌溉,这使得巴比伦、尼尼微等“后起之秀”逐渐超越南部城市,成为国际贸易线上最重要的城市。

——摘编自邹一清《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从灌溉系统的比较分析看古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侧重点不同的影响。
2023-10-29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九师联盟(含蚌埠市)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考古发现,秦汉时期中原地区的水井按垒制材料分为土井、瓦井、陶圈井和砖井,多集中分布于冶铁遗址密集的环嵩山地区、南阳盆地和黄淮平原西南部。由此可知,秦汉时期中原地区(     
A.经济发展格局严重不平衡B.政府重视灌溉工程的建设
C.工农业生产影响人口布局D.生活方式由地理条件决定
2023-05-02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