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妇好为商王武丁的王后)出土的7件铜铲,制作精致,形制特殊,柄部及器身饰有花纹,在商代铜铲中极为罕见。这反映商朝(     
A.重视农业生产B.青铜农具广泛使用
C.女性地位提高D.礼乐文化高度发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社会最早的“突破”点在哪里?毫无疑问,就人这个物种而言,其最早的“突破”应当从学会制作工具开始,这一“突破”使得人最终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区分开来,在生物发展的树谱上成为主干而非旁支。就一部人类史来说,这一“突破”开启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即旧石器时代,事实上,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同样是一次“突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旧石器时代的末端,人类已经有了宗教意识的萌芽,有了彼岸世界的观念。 在人类文明史上,东西方都曾发生过“突破”,“突破”不是西方的“专利”,并非只属于西方。

——摘编自吾淳《论早期文明的“突破”》

请以人类社会文明的“突破”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1-21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11月联合考试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据学者统计,古代俗称的五谷中的“黍”在甲骨卜辞中出现100多次,“稷”出现40次;殷墟出土的铜器,十之七八是酒器;《诗经》中记录了耜、斧、博、镰、锜等种类丰富的农具,它们功能多样,包括垦荒、锄草、收获、脱粒加工等。上述材料可共同用来说明(       
A.古代农业的早期发展状况B.先秦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
C.历史研究离不开考古资料D.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2023-12-29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 贵州省“3+3+3”高考备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卷
4 . 魏晋时期的大量墓葬画像砖显示,牛不仅参与了土地耕作中犁地、耙地、耱地、耕播的整个过程,而且已由“二牛”向“一牛”转变(如图1、图2所示)。这一“转变”(     
A.反映了战乱导致了耕牛缺乏B.说明铁犁牛耕技术已经成熟
C.有利于牛耕技术的普及推广D.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的衰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表:“楚国疆域内出土的铁器”,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     
地点出土情况
湖南长沙、衡阳发掘的61座墓中共有21件铁器,其中铁农具17件,占全部铁器的81%
楚纪南城(湖北荆州)出土了33件铁器,其中农具19件,占全部铁器的58%
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等大量铁农具出土,种类也较多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手工冶铁业生产集中化D.农耕中普遍运用铁农具
6 . 据考古资料显示,汉朝的铁农具主要有犁、耧车、镘、铲、镭、锄、镰、耙等,且每一种农具又 因大小和形制分为不同的式样,如犁就有重型犁和小型犁,犁铧的角度也有很大不同,适合不同地形和土质使用。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汉朝(     
A.青铜农具已经退出历史舞台B.铁犁牛耕开始在生产中应用
C.铁制农具标准化生产得到推广D.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一定提高
2023-01-16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山东嘉祥县洪山村出土的一块汉代画像石,画面中,“工匠左膝跪地,右脚踩着轮牙,右手执斧或锤,左手执凿,正为轮牙凿卯;其右有一车轮的半成品,毂、牙间装有十四根车辐,而轮牙仅安装一半,轮上方墙上悬挂二牙条;工匠后一妇女背负一小孩,右向执轮牙站立”。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嘉祥洪山制轮图
A.家庭制轮手工业的生产状态B.手工业发展推动商贸发展
C.传统制轮手工业技术较成熟D.手工业技术分工更加细密
8 . 春秋前,耕具简易且功效低,只适合表土耕种;春秋中期后,直辕犁兴起,适宜浅翻旱地;唐代曲辕犁宜水田耕作。这些变化(     
A.加快了土地资源的开发B.减轻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C.促使经济重心发生转移D.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2024-01-10更新 | 264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五)历史试题
9 . 从目前所发现的近30处两汉(以东汉为主)冶铁遗址来看,绝大多数都建在矿山附近,缺乏利用水力的条件。元朝王祯在其著作《农书》中对杜诗创制的水排考证道:"去古已远,失其制度",经过他"多方搜访",才弄清楚。这些说明(     
A.采矿业发展导致水土流失B.水排在元朝已经失传
C.东汉水排的制造工艺复杂D.汉元水排的利用有限
10 . 《汉书·食货志》记载: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人于邑。所以顺阴阳,备寇贼,习礼文也。春将出民,里青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冬,民既人,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这一记载可作证(     
A.传统农耕的劳作方式B.铁犁牛耕得到普及
C.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D.多种经营方式兴盛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