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梯田”一词始见于南宋范成大对今江西宜春高山梯田的记录。江西赣州崇义的上堡梯田与广西龙胜梯田、云南元阳梯田并列为中国三大梯田奇观,都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梯田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A.土地资源得到较为充分开发利用B.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D.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 . 如图为河南省密县打虎亭发掘的东汉画像石。画像石的右边有一座高大仓楼,中部是一身穿长袍、面肥体硕的地主席地而坐。地主对面是缴纳地租的农民二人,地主家中的家丁在协助收缴地租。该画可用于研究当时(     
A.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B.常平仓在郡县的设置情况
C.商品经济的繁荣局面D.租调制对农耕生产的影响
2023-11-18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汉朝曾多次发生牛疫,为此,汉武帝建元元年颁布诏令:“自牛疫已来,谷食连少。”东汉章帝时期也曾颁布诏书:“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社会矛盾的尖锐B.疫病防治的艰难
C.牛耕技术的应用D.土地兼并的严重
2023-10-10更新 | 29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菁师联盟)榆林市靖边中学、绥德中学、府谷中学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后汉书》记有毕岚做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该工具的使用(     
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提高了冶铁的生产效率
C.推动了犁耕技术的进步D.体现了手工业水平的提升
2023-03-2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海亮艺术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5 . 司马迁评价:“江南地区占有‘地势饶食’的优势,采用‘火耕水耨’的方式,得到‘饭稻羹鱼’的成就。”同时,他也指出尽管江南“无冻饿之人”,却也没有“千金之家”。对以上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江南地区逐渐成为经济重心
B.江南地区耕作技术处于原始阶段
C.江南地区已经消除贫富差距
D.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023-05-07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6 . 明代《天工开物》中详细描述了使用灌钢法炼制钢铁的场景(如图),手工业者将熟铁和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熔炼,大大提高了钢的质量。这一技术多用于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造中。这表明,当时(     
   
A.中国炼钢技术遥遥领先B.实践经验形成了理论体系
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活动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实践
2023-09-08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四部分新考法专练3五育并举
7 . 下表是清初热河蒙地的状况。这反映了清初热河蒙地(     
1汉族农民给蒙旗王公贵族做工种地,后者以土地耕作权作为工资支付给汉族农民。
2蒙旗公署或王公贵族将大片荒地交给汉人“揽头”,由揽头召佃垦种,垦荒佃农通过向揽头缴价等方式获得永佃权。
 3蒙族贫苦牧民、箭丁以“倒卖”、卖契的形式,将土地耕作权卖给汉族农民,保留单纯的收租权。
 4在佃农对土地长期耕作或佃权的多次转移过程中,逐渐形成永佃权。
A.男耕女织的经营模式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D.自耕农经济发展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遗址出土铁农具分布(局部)表,这表明战国时期(     
出土地工具种类
齿耙掐刀总计
河南洛阳战国粮仓4291513172
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2602370
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89181
A.铁制农具在全国广泛使用B.农业生产动力发生巨变
C.工商食官局面已经被打破D.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2023-05-06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押题卷(A)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农业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产生,并延续至今。它诞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与自然的选择,即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农产品商品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农业经营往往以一家一户为单位,集中式的大规模农业生产较为少见。传统农业知识与技术的延续往往依靠的是代际传承,这造成传统农业知识体系更新缓慢,相关知识与技术强调归纳与总结。

——摘编自韩贤克《中国传统农业与农业文明的发展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结合所学,列举元明时期农业“相关知识与技术强调归纳与总结”的代表性著作。

材料二   1946年5月,随着国民党破坏和平的企图日益明显,中共中央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这一指示改变了抗战以来我党推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强调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然而,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五四指示”的局限性、不彻底性的缺陷显露出来,主要原因是没有无条件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提出的方式均为“有偿”,没有放手发动群众。土地改革运动在各个解放区进行也是不平衡的,有些地方的土地分配不合理。针对这一情况,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摘编自周锦涛《刘少奇与解放战争期间的土地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全国土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指出这次会议“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的文件及其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和完善土地政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从初期的“农民个体所有,家庭自主经营”到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权分离”到新时代的“三权分置”。这些变革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确保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摘编自刘雅静《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及基本经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综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调整的经验。
10 . 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漆奁上所绘的舞者,穿着大袖、宽下摆、V字形交领长袍,腰间紧束腰带,体态秀美。同时期韩墓中出土的青铜玩雀女孩,上衣为立领式,裙裳及膝,为中短裙,腰间束有珰的革带,革带上挂着悬有组玉佩的组带。这表明,当时的服饰(     
A.多元审美成为主流B.形制丰富各具特色
C.具有鲜明等级特征D.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2023-08-30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四部分新考法专练3五育并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