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汉武帝听从白公建议而开凿的白渠,引泾水到栎阳,注入渭水,可灌溉田地4500顷;又听从庄熊的建议,引北洛水,开凿龙首渠,可灌溉万余顷田地。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       
A.黄河下游成为粮仓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农业区域特色明显D.注重改善耕作条件
2023-11-04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蜀农业已进入锄耕阶段。相传大禹导江为沱,分引岷江上游洪水。先秦时期,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主要由人工河道、堰塘、大坝、渠、沟等组成,起着排洪和灌溉二重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古蜀人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丰富治水经验和水利工程技术,就没有后世的都江堰。这也是成都平原农业经济开发四五千年,成都城市历经3000多年仍充满生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生活在常遭洪水侵害的两河下游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学会了修建大坝,池塘、沟渠,各个村落在日趋复杂的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逐渐融合和统一。进入青铜时代后,大河两岸城市兴起,谷物成为城市最大的出口产品,平原上许多城市都建造了由运河、大坝、蓄水池、沟渠、引水管等控制的排洪灌溉系统。

即使是商代古蜀第一大城市三星堆,其遗址中也有被洪水冲刷过的痕迹;而美索不达米亚两河爆发洪水往往是在每年的46月,那时,春季谷物已经收获了。成都平原雨量充沛,而美索不达米亚一年中有8个月基本无降雨。因此,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两地的灌溉系统各有侧重。乌鲁克、乌尔都曾经是平原上最大的城邦,先后称雄美索不达米亚。但是,它们也尝到了土壤盐碱化的恶果。与此相对应的是,美索不达米亚中部、北部地区地势较高,有天然的排水条件,而且,北部山地有足够的降雨,基本不需要灌溉,这使得巴比伦、尼尼微等“后起之秀”逐渐超越南部城市,成为国际贸易线上最重要的城市。

——摘编自邹一清《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从灌溉系统的比较分析看古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侧重点不同的影响。
2023-10-2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九师联盟(含蚌埠市)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稻香中国。

前两周的升旗仪式上,纪念袁隆平爷爷的视频让大家格外感动,班里的集邮爱好者带来了他的一部分与水稻有关的邮票,引发热烈讨论。水稻是中国重要粮食之一、它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农业发展历程,邮票虽小,方寸之间可见大天地。




①河姆渡遗址生产工具②都江堰③徐光启④汉代耕种


⑤联产承包好2023年世界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201723《科技创新》邮票(54)渤海粮仓示范工程

1.请根据时间先后,将以上邮票反映的内容进行排列。(填写序号)
①—(____)—(____)—(____   ⑤—⑦—⑧—⑥
2.水稻,玉米,小麦,甘薯,马铃薯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五种粮食作物,除了水稻之外,其余原产地都来自国外,它们的来源地是(双选)
A.西欧B.北非C.美洲D.西亚
下面选项有问题3.根据邮票①,④,⑤,当时的水稻种植的劳作方式分别是什么?(填字母)①____   ____   ____A.家庭劳作   B.集体劳作   C.作坊劳作4.综合上述邮票蕴含的信息,同学们找到了中国农业发展因素的密码并填写了一部分,请将剩余邮票填补至相应位置。(填写序号)
政策支持
技术革新
工具改进
经验总结
5.重视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是中国一直践行的理念,谈谈重视粮食安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023-12-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展示的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劳动人民应对蝗灾的措施。这可佐证中国古代(     
朝代方法效果史料   来源
周朝用火诱杀利用了蝗虫趋光的习性,效果较差《诗经·小雅·大田》
东汉开沟陷杀除蝗技术有较大进步《论衡》
唐朝边烧边埋进一步提高杀蝗效果《旧唐书·姚崇传》
明朝改造蝗虫发生基地掌握蝗虫习性,控制蝗灾发生《除蝗疏》
A.蝗灾频繁加速朝代更替B.劳动人民具有高超实践智慧
C.民众卫生防疫意识提高D.农业生产技术逐渐发展成熟
2023-08-3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四部分新考法专练3五育并举
5 . 如图所示为河北博物院收藏的战国时期中山王厝(人名)墓中的夔龙纹镶金银铜泡饰,外缘针刺锯齿纹,凸面装饰两只缠绕扭结的夔龙,中心镶铸一朵柿蒂形金花。金花花瓣上有针刺细脉和点纹。背面为四个短柱体承托一方形环,并铸有铭文。这反映出,当时中山国(       
   
①手工业管理体系严密                  ②手工艺品与等级制度相结合
③手工业制造技术较成熟               ④结合了南北手工艺品的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08-3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二部分提升小卷17
6 . 下图分别是出土于辽宁辽阳、陕西咸阳和福建崇安的西汉时期的大铁铧、装有鐴土的铁铧和铁耙。这些文物可用于说明西汉(       
A.南北方经济平衡发展B.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铁矿开采技术的进步D.冶炼生铁技术的开创
2023-11-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适中(0.65) |
7 .
时期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①农作物:最早培植水稻和___;②耕作方式:________;③生产工具:石、木、骨器;④土地制度: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
夏商周①土地经营:实行____制;②耕作方式:石器锄耕;③生产工具:出现少量____农具;④经营方式: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战国①耕作方式:铁农具和____推广;②生产技术:精耕细作,都江堰和郑国渠;③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④经营方式:_______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秦汉至宋元①耕作方式:牛耕普及;②生产工具:出现耦犁、____、曲辕犁;③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曹魏时翻车,唐朝时____
明清①农作物:玉米、____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②多种经营兴起,经济作物种植广泛;③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④土地制度:土地兼并严重,____关系日益普遍化

2023-02-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微专题02治民与安邦: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重点提炼】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0个微专题(新教材通用)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8 .
商周____铸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
汉代①纺织业:画像石中出现纺车纺纱的场景;出现结构复杂的提花机
②冶铁业:东汉时,杜诗发明水力风箱——____
魏晋南北朝南朝时,为防止污损坯件,工匠制成匣钵
宋元①陶瓷业:宋代出现五大名窑,元朝烧出_____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新的物质象征
②矿冶业:在北宋占有重要地位,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___作燃料
③纺织业:_____改进棉纺技术,推动棉纺织业的发展
明朝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____,使用自由雇佣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2023-02-1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微专题02治民与安邦: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重点提炼】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0个微专题(新教材通用)
9 .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1)生产工具
农业______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②东汉末期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了革新,其主要用人力;唐代出现______
手工业①南朝:工匠已经懂得把坯件放在______中。
②唐宋: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______
(2)劳作方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______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2023-08-2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古代史2-3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国家与社会治理、经济生活和文化交流
10 .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1)农业工具
耕作工具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制作从打击制作到磨制再到冶炼;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渐推广
灌溉工具原始社会用陶器灌溉;人们已经懂得利用_____原理灌溉,东汉末期出现_____
畜牧业
设施
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2)手工业工具
①纺织业的进步
a.原始社会: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经用_____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使用_____作为纺线工具。
b.封建社会:汉代的画像石中出现了使用_____纺纱的场景,构造复杂的提花机已经出现。
②陶瓷业的进步:新石器晚期采用坯车制坯。
③冶金业的进步:东汉水排。
(3)劳作方式的发展
①从集体劳作到农业家庭式劳作
条件_____的使用和私有制出现
表现战国时期,中国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②农业庄园式劳作: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带有庄园式经济的色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_____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③手工业生产
形式手工业家庭及民营和官营作坊
特点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2023-08-2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古代史1-6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传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