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

量地而立国,计利而蓄民,度人力而授事……利足以生民。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摘编整理自《荀子》

材料二   《国语》记载:“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音zi,古代供祭祀的谷物)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人口)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财物增长)于是乎始,敦庬纯固(强大国力,庬,音mang)于是乎成”。农家学派强调抓住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要素,即人力、气候、土壤和地形。为此他们经常劝告统治者:“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得时之稼,其臭(音xiu)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睿智,四位变强,凶气不入,身无苛殃”。

——摘编自唐任伍、孟娜《先秦农家学派的民生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重农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地位和民生角度分析先秦时期重视农业的理由。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遗址出土铁农具分布(局部)表,这表明战国时期(     
出土地工具种类
齿耙掐刀总计
河南洛阳战国粮仓4291513172
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2602370
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89181
A.铁制农具在全国广泛使用B.农业生产动力发生巨变
C.工商食官局面已经被打破D.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2023-05-06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押题卷(A)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清初热河蒙地的状况。这反映了清初热河蒙地(     
1汉族农民给蒙旗王公贵族做工种地,后者以土地耕作权作为工资支付给汉族农民。
2蒙旗公署或王公贵族将大片荒地交给汉人“揽头”,由揽头召佃垦种,垦荒佃农通过向揽头缴价等方式获得永佃权。
 3蒙族贫苦牧民、箭丁以“倒卖”、卖契的形式,将土地耕作权卖给汉族农民,保留单纯的收租权。
 4在佃农对土地长期耕作或佃权的多次转移过程中,逐渐形成永佃权。
A.男耕女织的经营模式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D.自耕农经济发展
4 . 近些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各地墓葬中,发现了不少东汉画像砖、画像石,北有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的庄园生产图(如图),南有广东、四川的反映庄园经济生产的水田、池塘模型。这些出土文物的分布实质上反映了(     

   

             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描摹
A.农耕文明的拓展B.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
C.劳作方式的发展D.人地矛盾得到了缓和
2023-05-05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六)历史试题
5 . 下面两幅图为江苏徐州发现的汉代遗址图。根据图片信息判断,该遗址可以考证(     
   
A.冶铁技术发展进步B.水排广泛推广使用
C.军队后勤饮食保障D.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2023-05-04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考古发现,秦汉时期中原地区的水井按垒制材料分为土井、瓦井、陶圈井和砖井,多集中分布于冶铁遗址密集的环嵩山地区、南阳盆地和黄淮平原西南部。由此可知,秦汉时期中原地区(     
A.经济发展格局严重不平衡B.政府重视灌溉工程的建设
C.工农业生产影响人口布局D.生活方式由地理条件决定
7 . 唐朝江南农民与六朝农民相比,农业生产选择的范围大幅扩大,出工日数和劳动技能、劳动强度都有增加,并且农民家庭各个成员的劳动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     
A.精耕细作耗时过多B.生产关系出现新突破
C.经济重心仍在北方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2023-04-29更新 | 776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辽西、辽北和辽东地区的辽代城址、窖藏和墓葬中发现铁制的农具,其形制与中原同类的器物完全相同。在昌图县、皂新县和北镇市等地,先后发现了侧面内部带有契丹文印记用来铸造铁犁的铜范。这些考古发现可用来佐证辽代(     
A.契丹民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B.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广泛
C.辽宁地区已具精耕细作色彩D.经济模式与中原地区一致
9 . 如表内容是宋朝皇帝(部分)颁发的一些关于植树的诏令。宋朝统治者此举意在(        
   诏令内容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二
十为差,桑枣半之……佐春秋巡视,书其数”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令诸路州府各据本县所管人户,分为等第,依元(原)定桑枣株数,依时栽种……如将来增添桑土,所纳税课并依元(原)额,更不增加”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民种桑柘,毋得增赋……令民即其地植桑榆或所宜木官计
其活茂多寡,得差减在户租数,活不及数者罚,责之补种”
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增强官民重农意识
C.减轻农民赋税负担D.改善乡民生活环境
10 . 西汉前期农业领域中出现了一批专事田畜生产的大户。如桥姚有“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在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许多经营农业、渔业、林业生产的专业户。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汉初(     
A.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B.农业生产呈现区域化趋势
C.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D.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调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