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统计,1816年英国13岁以下工人在棉纺织行业所占比例为20%、1835年为13%、1850年为8%。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同时,德国统一之前就规定实行义务教育,1860年普鲁士儿童入学率达97.5%。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科技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B.经济发展提升了工人的社会地位
C.城市化进程扩大了劳动力的渠道D.工业革命使工人劳动日益复杂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源于英国的现代体育运动已传播至整个帝国范围内,并进一步扩散到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家,板球、足球等英式运动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体育项目和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     
A.工业社会推动休闲方式的变革B.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立
C.传统社会开始向现代社会演变D.现代体育的理性化与规范化
论述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厂制度在英国形成后,工厂主大多数不是贵族。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算计开办工厂,有的成为万人瞩目的首屈大富。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前半生穷困漆倒。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很快取得专利权,1771年建立水力纺纱厂。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他创办了铁厂,并帮助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等

材料二   工厂制度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中后期。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到1913年工厂数量已经颇具规模。据对1913年以前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个人的统计,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某学者认为,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不同身份,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3-07-17更新 | 264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虽然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但是只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表面的变化。它的创始人自身也存在着思想上的矛盾:工业化会带来农业社会的根本变革,而欧式课程的教育会动摇对儒教价值观的信奉。该学者意在强调洋务运动(     
A.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B.不能有效解决国家所处困境
C.颠覆了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D.将中国纳入了近代化的轨道
2023-04-16更新 | 317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760年,伦敦的杜鲁门、汉伯里和巴克斯顿等几家酿酒厂总资产高达13万镑,但其中设备、厂房等方面所占资本仅为3万镑,约占总投资的四分之一。而1786年曼斯菲尔德的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厂房的建设、机器的引入3789镑,占总资产的90%。这一变化说明(     
A.生产效率提升激发了工人生产的热情
B.机器生产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C.工业革命提高了工厂固定资本的投入
D.劳动分工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