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2023-07-10更新 | 3708次组卷 | 49卷引用:贵州省部分中学2024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英国阿克莱特被称为“工厂制度之父”,1771年他与合伙人在水力纺纱厂里安置了多台纺纱机,雇佣工人生产。工厂制度将工人和生产资料集合在一起,通过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让工人操作机器,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据此可推知,工厂制度(     
A.导致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D.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022-12-11更新 | 3046次组卷 | 25卷引用: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工厂制度的一个好处就在于,它提供了、也必须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因而提高了消费的稳定性。1790-1830年间,工厂生产活动迅速提高。更多的人既作为生产者、也作为消费者从工厂制度中得到了好处。”该学者强调工厂制度(     
A.改善了工人阶级的处境B.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C.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细化D.引发了生产组织的变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工业革命带来诸多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我们已经看到,机器如何消灭了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协作和以手工业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由几排小屋围成的方形场地的中间,建起一座安装蒸汽机的所谓机器房,蒸汽机通过枢轴同各个小屋中的织机连接起来。在过程的性质并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大规模生产的场合,那些最近几十年间新兴的工业,例如信封制造业、钢笔尖制造业等等,通常都是先经过手工业生产,然后经过工场手工业生产这些短暂的过渡阶段才达到工厂生产。

——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   城市化初期,普遍存在对涌入城市的劳动力的残酷剥削,工人在恶劣环境里超时工作,没有社会保障在汽车时代,治理交通拥堵及尾气排放成为英国城市面临的新挑战。过去两百年,英国工人待遇有了很大提高,英国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例如英国1834颁布的新版《济贫法》,19世纪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对城市建筑的配套卫生设施,做出了明确规定。19世纪后期,英国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应对贫民窟问题,20世纪初基本解决了“城市病”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走过了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摘自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其地位变化的因素。
(2)阅读材料二,指出“小屋”代表的生产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解决“城市病”的举措,并分析其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三次工业革命动力(能源)和信息传播方式等的演变。这主要说明(       
动力(能源)信息传播方式/交通工具
工业革命前人力、畜力、自然力(风力、水力)烽火台、驿站/马车、步行等
蒸汽时代蒸汽机、煤蒸汽机车、轮船
电气时代电力、石油电话、电报、留声机/飞机、汽车
信息时代原子能(核能)互联网
A.动力能源呈多样化特点B.信息传播方式由原始到现代化
C.交通工具逐渐发达便捷D.动力技术发展推动信息传播方式进步
2023-12-05更新 | 364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纪元教育集团云贵八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1880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英国的法定时间,1883年在美国迅速推广,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通过了以格林威治时间为标准时建立全球时区的方案。全球计时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A.反映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B.说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表明英美建立牢固同盟关系D.体现了“蒸汽时代”到来
7 . 工业革命的开展,广泛且深入地影响了人们的劳作与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 分)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动力的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工具的变革,从而导致生产的经营和管理上的变化,工厂制度开始形成。工人被集中在工厂进行系列性的工作,改变了以往分散和集中的个体劳动为主的手工业生产;改变了过去商业资本控制下的分发原料、加工制作、定期收购、转运出卖的商品产销体制。不仅如此,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工人的生产率,也几倍甚至几十倍于手工业工人,这时工厂的优势地位体现得更为明显。

——摘编自邹冠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模式的转换及影响》

材料二   据统计,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工人总数为 259336人,女工146395人,占棉纺织工人总数的56.45%。19世纪中期,职业妇女的人数在全国劳动者中约为30%,工人的妻子成为男工不可缺少的帮手。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扩展、女子教育的改革发展,中产阶级妇女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她们在教师、护士、医生、科学家等工作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妇女越来越独立且经济地位的提高自然要求相应的政治权益,宪章运动中的劳动妇女己不再满足于对男人组织的简单模仿,她们开始组建自己独立的组织,到1848年终于成立了统一的妇女组织——“全国妇女宪章协会”。

——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后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
2024-01-2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1891年,英国作家哈代出版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在作品中,作者将人赋予了机器属性,如泪水是“熔化了的铅液”,摇篮里的婴儿仿佛是“织布机的梭子一样,从这边抛向那边”。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现代文学成就突出B.劳资矛盾十分突出
C.环境污染问题严重D.工业革命发展迅速
2024-01-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