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海上贸易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向,形成了交广和楚扬南北两线等多条海道,港口有广州、泉州、扬州、明州(今宁波)、潮州和楚州(今淮安)等……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皆有中国货物流通,进口货物有丁香、硫磺、琉璃瓶、铜、银等数十种,出口货物以丝、瓷、漆器等为主,中国铜钱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货币。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等

材料二   1511年,葡萄牙攻占马六甲后,中国海外商船不能直接同苏门答腊西北部的亚齐进行贸易。明末,葡萄牙以澳门为据点,从事中国、日本、印度(果阿)和欧洲之间的贸易。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屠杀大量经商的华人,对此闽浙总督向皇帝上奏称“噶喇吧番目戕害”的汉人是咎由自取。中国海上贸易日益受阻,茶叶和瓷器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商帮受到西方商人的打压。

——摘编自骆邵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1)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面临挑战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唐宋和明清为例,说明对外贸易对于国家发展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前期,陆、海两途的对外交流均极畅通。在唐前期最繁忙重要者为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与草原路,中亚、西亚、南亚的商旅,使团多取此路线。安史之乱后,西北丝路受阻,转而以海路交通为主。广州、扬州、泉州等为胡商辐辏之处,运河一线更成为商贸主线,商胡、海外贡使均沿运河北溯洛阳再至长安。唐代对外开放的交通路线以各主要干道为基础,沿途有众多支道汇流,从而形成沿主道线路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扩展的网络状分布,使得开放得以遍地开花,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早期,西方殖民者不辞辛劳、不远万里来到东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东南亚的香料和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东方商品所吸引。荷兰著名旅行家林旭登对中国的优质丝绸赞叹不已,认为“中国丝绸之精致是连水晶玻璃都无法比拟的”。从17世纪初开始,中国生丝就与东南亚胡椒和其他香料一   起,被列为荷兰东印腹公司最想得到的产品,阿姆斯特丹也从此变成了欧洲最重要的丝绸市场之一。

——摘编自李德霞《近代早期中国丝绸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材料三   英国的工业生产先后在19世纪80年代、1900年被美国、德国超过。1880年到1900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从25%降到了21%,法国的份额从11%下降到8%;德国的份额则从9%上升到了12%,美国从10%上升到了11%。美国在19世纪末实现工业化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出口国,与英国在拉美、亚洲等地展开竞争。18701913年,美国的对外贸易增加了1.6倍,德国和俄国也分别增加了1.8倍,而英国只增加89%,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从22%降至15%。

——摘编自李庆余《第一次重分世界——现代霸权主义的起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国际商贸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分析推动当时商贸发展的国际因素。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世界史的相关史实,以“世界贸易”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03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十三世界近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贸易起自秦汉,后不断发展繁荣。宋太宗时,东南亚阇婆国进贡的物品中,有“杂色丝绞三十六段,吉贝织杂色绞布五十六段……杂色绣花销金丝绞八段”。 15世纪,意大利丝织作坊以仿造中国丝织图案为时尚。17世纪初,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记曰:“凡倭缎制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为之。” 到了清代,中国丝绸外销品适应欧洲华丽繁复、精巧柔媚的洛可可风格,将中国文化与西方元素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定制产品。明清时期,葡萄牙、西班牙为了以中国丝绸、瓷器等物品换取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开辟出从中国东至日本、西至东南亚、印度、欧洲及经东南亚的菲律宾前往拉丁美洲,再转至欧洲等数条重要航线。

——摘编自王兰兰《海上丝绸贸易对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向西方学习,在近代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强劲的时代潮流。这种潮流由初期试探性的、全盘西化式的学习,逐渐发展到选择性的、批判性的学习。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称谓,始由近代初期的“夷学”,发展到“西学”,及至“新学”。通过向西方学习,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文化完成了自己的时代嬗变,形成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同政治、救亡图存密切结合的,以爱国、革命、革新、开放为特征的近代文化。这是一个无奈的、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新生的过程。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

——习近平《开辟合作新起点谋求发展新动力》(2017年5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贸易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综上,谈谈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我们的启示。
2023-01-15更新 | 224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洛阳南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一百二十行,千余肆”,后历经两宋明清的发展,古代商业行会达到了顶峰。古代行会规定,加入行会后在原料采购、商品销售、运输用人等方面,均可优于其他从业者,商业行会在行业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古代行会的发展离不开强力机构的支持。传统中国,外出经商者常常按地域籍贯形成商帮,遇事即互帮互助,商会作为工商业者的组织便承担起了这方面的职责,在社会保障和慈善公益方面也发挥了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古代商业行会推出禁止帮工成立自己的“行”“帮”等组织的习惯法,在司法上享有部分的自决权,有很多习惯法就是行会组织通过与地方政权的密切配合而议订的,不少还由官府出面发布,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

——摘编自张宇丞《古代商业行会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 商业组织的革新是城市近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商会是在清末出现的最为普及的新式商人组织。1896 年,张謇议设的商会是包括各行各业的综合机构,也是介于官商之间的桥梁机构,至1912年,全国商会达998所。1930 年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商会法》和《同业公会法》,仅徐州就陆续改组或新成立同业公会36个,1930年冬,县商会改组,选出15人为执行委员,组成委员会,另选5人为监察委员,组成监委会。1932 年,县商会设立了小额贷款处,向大商户筹集的贷款基金约1000元,无息借用,发放无息贷款的对象是小摊贩。1949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组织工商业联合会的指示》,要求在“一些大中城市改组、改造旧商会,旧工业会、旧同业公会,先后成立工商联的地方组织以便教育和团结私人工商业家”。

——摘编自赵良字《还代商业组织的嬗变与城市社会变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行会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商会组织的主要功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商业组织与商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2-04-20更新 | 5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汇编—专题07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