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古红海环航记》记载:“公元初阿拉伯人输出到东非的货物,主要是穆扎(当时阿拉伯南部的一个城镇)制造的长矛、战斧、短剑以及各类玻璃制品,同时,阿拉伯人还向非洲一些港口输出大量的酒类及一些小麦。”阿拉伯人购入的东非产品有“大量的象牙、犀角和龟板,此外还有一些椰子油”。这一现象(     
A.反映出非洲社会生产力的落后B.体现了亚非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
C.说明阿拉伯商人热衷中介贸易D.加速了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关于中国古代高利贷的明确记载始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桓子曾“假贷居贿”。西汉的高利贷更为发展,放贷人数和金额都非常巨大。以下关于“信贷”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的借贷记录出现于《周礼》B.春秋时期货币信贷已比较普遍
C.汉朝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D.宋朝出现可代替现金流通的庄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记载,辽南京(燕京)“城中凡二十六坊,坊有门楼”到元代大都城的坊不是封闭状态,都由若干条邻近街巷组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放松城市管理B.坊市制度被打破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D.政治中心的迁移
4 . 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初“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民间更是出现了“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的俗语。这反映了(       
A.汉代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B.汉初鼓励发展工商业
C.汉初抑制工商政策的松动D.司马迁具有重商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
C.商业资本比较活跃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
6 . 《盐铁论》记载:“耕不强者无以充虚,织不强者无以掩形。虽有凑会之要,陶、宛之术,无所施其巧。”该论述
A.鼓励农民从事工商B.蕴含重农思想
C.体现对民生的担忧D.主张农商并重
7 . 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     
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B.商业性市镇开始出现
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