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濮院镇,北宋为一草市,高宗时曲阜濮氏扈从南下卜居于此,南宋时农桑、机杼之利“生万金,四方商贾云集,遂置镇”;湖州新市镇,周围物产丰富,原有陆市,后交通为更为便利的水边新市取代,宋廷南渡,衣冠鳞集,继而建镇。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商品经济推动城镇发展B.移民对江南城镇的影响
C.交通运输对城镇的制约D.政治变革促进城镇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朝前期,长江流域出现了两大工商业中心:苏州和汉口。苏州有芜湖、扬州、南京、杭州等城市与之竞争,而西部却存在汉口一家独大局面,出现“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局面。这表明清代汉口(       
A.城市工商业全国领先B.战略地位优于苏州
C.有独特区位商业优势D.封建经济开始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客家土楼是福建龙岩、漳州一带普遍存在的一种极具特色的“抵御性”城堡式集体建筑,在其庞大的建筑内,同一祖先的子孙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据此可知,客家土楼(     
A.代表了传统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B.体现了御外凝内的宗法色彩
C.反映了自然经济发展的普遍要求D.强化了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管控
4 . 西周城邑的建置和规模有严格规制。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筑城高潮,史载列国间夺城割邑,动辄数十;城邑结构布局也随之变革,齐国都城临淄在宫城外新建郭城;宫城地势高亢、格局方正,主体建筑遵循中轴对称形制,郭内则是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并无严格规制。这一变化说明(     
A.礼制秩序完全崩坏B.城市功能发生异变
C.兼并战争异常激烈D.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魏孝文帝在营建新都洛阳的过程中,创立了宫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垣结构,而且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城市中轴线布局的建筑思想,进一步强化了宫城的核心地位,使得政治中心更加集中。北魏洛阳城的规划(     
A.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政治观念B.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
C.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D.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
6 . 明清时期的江苏盛泽镇“居民悉逐绫绸之利”,下表是明朝初年至清朝光绪年间盛泽镇人口变化的数据统计。
时期明朝初年明嘉靖年间清康熙年间清光绪年间
户数五六十户居民百户一万余户二万余户
规模小型村落巨镇
出处《盛湖志》《吴江县志》《吴江县志》《吴船日记》
据此可知,该集镇(     
A.已经出现新的生产方式B.逐渐成为江南商业中心
C.商业领域分工日趋繁细D.经济发展带动人口增加
7 . 如图为新石器时代城头山环壕村落的遗址,村落围有环壕外有农作区,内有生活区、墓葬区等分区。这可以用来说明(     

A.村落是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B.社会贫富分化的产生
C.自然地理差异决定村落形态D.人居环境的建设智慧
8 . 毡房是草原民族的民居,俗称蒙古包,一般为圆形,以木条为骨架,外面覆盖毛毡以抵御寒冷,它是一种方便拆合的住宅。这反映出草原民居的特点是 (     
A.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B.体现等级制度的观念
C.因地制宜形成多种样式D.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
2024-01-23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国古代建筑十论》中写道:“房屋面阔九间为皇帝专用,七间为王以上用,五间限贵族、显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间之屋……在油漆彩画上,只有皇宫、寺观、贵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红,庶民只用黑色。”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建筑(     
A.受到佛教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B.兼具行政、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C.布局和装饰严格遵循礼仪制度D.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2023-11-09更新 | 1288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公元前5世纪,包括雅典在内的许多希腊城市都以方格形道路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混住在同一街区,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体育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位于城市中心。这种城市规划(     
A.体现了希腊城市政治功能的强大B.表明居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C.有利于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D.说明雅典公民生活受到限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