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1865年,上海的第一批煤气灯在南京路上被点亮,在市民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此后一些商家和居民在商铺和家庭中竟相使用煤气灯。这反映了上海(     
A.社会生活逐渐改变B.洋务运动稳步推进
C.城市规模不断扩大D.崇洋媚外日益盛行
2 . 2008年,我国城市公共运营汽(电)车约36.7万辆,是1949年的160倍。城市供水总量500亿立方米,是1949年的160倍,用水普及率达到94.7%。城市供气管道长度25.8万公里,是1980年的46倍,用气普及率达到89.6%。这说明我国(     
A.城市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城市功能增加B.科技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D.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新旧交织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城市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大致是从鸦片战争后,即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时为止,前后经历了约100年的时间。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同步进行的,因此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历史也和近代工业化一样。

摘编自王圣学《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材料二   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数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形成了一股吸引农村移民的强大拉力。随着技术革新在棉纺织领域的展开,轻工业城市率先异军突起。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能源和重工业城市。另外,交通运输业的变革,亦给英国平添了一批新的交通枢纽城市,城市化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使英国由一个封闭分散的农牧社会变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城市文明社会。

—摘编自陆伟芳《简析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口岸城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城市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近代上海开埠后,城市人口与城市中道路交通流动量逐渐增多,遂引进西式交通信号灯。由于技术、费用和人力车众多等原因,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上海启用的交通信号灯还需要由交通警察手动控制。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A.技术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不平衡
C.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D.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新旧交织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69年,美国第一条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的西段由1万多名华工修筑,东段由3.8万名爱尔兰工人修筑;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大批外国移民涌入美国城市,促进城市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发展。据此可知(     
A.人口迁徙推动美国发展B.移民是美国建设的主力
C.移民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华工对美国的贡献最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00至2010年(     
A.国际贸易的增长幅度B.发达国家第二产业所占比例
C.美国工业就业人口的占比D.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7 .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择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2023-09-28更新 | 311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资料显示,法国的城市化率由1946年的53.2%迅速增长到1975年的72.9%。同时,该时期也是法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业现代化得以实现,乡村设施大为改善,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乡村多元化功能更加显现。乡村的发展对推动法国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和乡村功能拓展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节选自《法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乡村政策演变与乡村功能拓展》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为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正常发展时期。1953年,随着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业化的启动带动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1957年底,中国非农业人口达9949万人,其中,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达1500万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15.4%。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分析》

1957年,中国农民入城风气达到高潮。当时正值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关键时期,阻止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全国上下非常重要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严厉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农村人口迁往城市。

——摘编自《现代中国户口迁移制度变迁的经济因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法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城市化与二战后法国城市化的不同,并说明原因。
9 . 下表反映了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1926~1939年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
年份1917192219261939
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8%16%18%32%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实施B.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计划经济加快了工业化进程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10 . 到了18世纪,博物馆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重要博物馆都建立于这一时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C.西方殖民扩张的结果D.宗教改革兴起唤醒民族意识
2022-07-07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